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怎么样算消费欺诈

怎么样算消费欺诈

时间:2023-11-18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217

什么是消费欺诈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就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1. 销售伪劣商品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2. 欺骗性价格表示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3. 虚假宣传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4. 伪装销售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5. 欺骗性销售诱导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6. 虚假演示和说明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7. 虚假宣传媒介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

8. 骗取预付款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9. 邮购欺诈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10. 虚假销售方式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11. 其他虚假手段

以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且无法证明自己非欺骗、误导消费者,就应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1. 销售失效、变质商品

销售失效、变质商品。

2. 侵犯他人商标权

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

3. 伪造产地、企业名称或个人信息

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个人姓名的商品。

4. 伪造商品特有信息

销售伪造或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5. 伪造质量标志

销售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认定条件

理论上,要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是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销售者有欺诈行为

销售者采取了欺诈行为。

2. 消费者受到损害

消费者因此遭受了损害。

3. 消费者提出赔偿要求

消费者提出了赔偿要求。

相关法条依据

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6年3月15日发布),以下是相关法条依据:

第三条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一)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二) 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

(三)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四)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五)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六)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七)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八)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九)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

(十)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十一)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十二)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十三) 以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

第四条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且无法证明自己非欺骗、误导消费者,就应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 销售失效、变质商品。

(二) 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

(三) 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个人姓名的商品。

(四) 销售伪造或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五) 销售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包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要求。同时,文章还指出了网络价格欺诈的三种方式,包括虚构比价信息、虚构商品优惠幅度和结算价格高于标示价格等欺诈手段。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适用范围、原则、明码标价和降价销售的要求,以及价格欺诈行为的多种情形和手段。同时,也提到了误导性标价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和责任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和责任。文章介绍了价格欺诈的概念、类型及危害性,重点阐述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对价格欺诈行为的制约与惩罚措施。同时,本文还详细解析了价格欺诈行为的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提醒商家遵守法律法规,避免价格欺诈行为的发生。本文旨在增强公众

  • 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

    我国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和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等文件,并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提出查阅会计账簿请求时,需书面说明目的。若公司认为请求不正当并可能损害公司利益,可以拒绝并提供书面答复。公司拒绝时,股东可向法院提出申请

  • 购房者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
  • 价格欺诈常见形式
  • 揭示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角度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