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怎么样算消费欺诈

怎么样算消费欺诈

时间:2023-11-18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217

什么是消费欺诈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就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1. 销售伪劣商品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2. 欺骗性价格表示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3. 虚假宣传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4. 伪装销售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5. 欺骗性销售诱导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6. 虚假演示和说明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7. 虚假宣传媒介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

8. 骗取预付款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9. 邮购欺诈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10. 虚假销售方式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11. 其他虚假手段

以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且无法证明自己非欺骗、误导消费者,就应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1. 销售失效、变质商品

销售失效、变质商品。

2. 侵犯他人商标权

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

3. 伪造产地、企业名称或个人信息

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个人姓名的商品。

4. 伪造商品特有信息

销售伪造或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5. 伪造质量标志

销售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认定条件

理论上,要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是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销售者有欺诈行为

销售者采取了欺诈行为。

2. 消费者受到损害

消费者因此遭受了损害。

3. 消费者提出赔偿要求

消费者提出了赔偿要求。

相关法条依据

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6年3月15日发布),以下是相关法条依据:

第三条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一)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二) 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

(三)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四)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五)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六)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七)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八)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九)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

(十)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十一)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十二)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十三) 以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

第四条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且无法证明自己非欺骗、误导消费者,就应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 销售失效、变质商品。

(二) 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

(三) 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个人姓名的商品。

(四) 销售伪造或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五) 销售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虚假标价

    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虚夸标价、虚假折价、模糊赠售和隐蔽价格附加条件等商家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商家通过各种手段误导消费者,如故意标注虚假价格、使用误导性文字和夸大的宣传语言、虚假的折扣信息以及隐藏附加条件等。这些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市

  • 价格举报信息的写法

    价格举报信息的写法以及价格欺诈的法律规定。在价格举报时,需明确举报原因、地点等信息并详细说明情况。国家禁止价格欺诈行为,包括虚假标示、双重标价等13种行为。价格欺诈行为将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最高可处以50万元罚款或责令停业整顿。

  • 患者知情权的重要性及其渊源

    患者知情权的起源、概念及具体内容,分析了患者知情权被侵犯的原因,包括法律监管的缺乏、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等。同时,提出了完善患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加大宣传、提高患者医疗知识和法律意识,改革医疗体制,促进医患关系融洽,

  • 商品价格偏高涉嫌欺诈怎么办

    商品价格偏高涉嫌欺诈的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定价部门、核对商品发票等方式判断商家是否存在价格欺诈行为。面对价格欺诈,消费者有多种维权途径,如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向消协投诉、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等。根据相关法律,商家欺诈行为需赔偿消费

  • 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
  • 欺诈消费者行为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 食品出现问题的赔偿方式及相关法律责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