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怎么样算消费欺诈

怎么样算消费欺诈

时间:2023-11-18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217

什么是消费欺诈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就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1. 销售伪劣商品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2. 欺骗性价格表示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3. 虚假宣传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4. 伪装销售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5. 欺骗性销售诱导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6. 虚假演示和说明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7. 虚假宣传媒介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

8. 骗取预付款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9. 邮购欺诈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10. 虚假销售方式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11. 其他虚假手段

以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且无法证明自己非欺骗、误导消费者,就应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1. 销售失效、变质商品

销售失效、变质商品。

2. 侵犯他人商标权

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

3. 伪造产地、企业名称或个人信息

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个人姓名的商品。

4. 伪造商品特有信息

销售伪造或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5. 伪造质量标志

销售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认定条件

理论上,要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是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销售者有欺诈行为

销售者采取了欺诈行为。

2. 消费者受到损害

消费者因此遭受了损害。

3. 消费者提出赔偿要求

消费者提出了赔偿要求。

相关法条依据

根据《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6年3月15日发布),以下是相关法条依据:

第三条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一)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二) 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

(三)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四)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五)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六)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七)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八) 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九) 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

(十)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十一)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十二)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十三) 以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

第四条

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且无法证明自己非欺骗、误导消费者,就应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一) 销售失效、变质商品。

(二) 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

(三) 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个人姓名的商品。

(四) 销售伪造或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五) 销售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以及保护方式。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参与管理公司的权利,包括查阅公司财务报告资料、账簿等相关资料并提问的权利。该权利是共益权且为法定权利,由《公司法》直接赋予股东,不得以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剥夺或限制。公司需主动披露信息,股东知

  • 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和形式

    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和形式,包括股东可以查阅的资料范围、股东知情权与查阅权的关系以及查阅权和复制摘抄权的关系。文章指出,股东可以查阅的资料范围包括公司章程、股东会议记录等六类资料,但不包括原始材料或数据。在执行过程中,对于旧公司法没有规定的事项,可以参照

  • 股东知情权的限制问题

    北京某公司股东知情权受限的问题。公司曾在章程中规定股东需申请并由董事会判断是否同意查阅财务会计报告,引发了纠纷。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确认股东知情权是法定权利,不能被公司章程限制或剥夺。公司必须向股东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 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承担什么责任

    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商家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属消费欺诈行为,需承担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可能的刑事责任。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民事赔偿方面,商家需按消费者要求补偿损失,通常为购物款的3倍,若不足500元则不少于500元。若涉

  • 卖假货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方式
  • 揭示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角度
  • 当事人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责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