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上述情况,消费者协会特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药品消费应注意科学、安全、健康消费药品。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安全合理用药,做到“五要”:
一、要细看说明书,吃明白药;
二、要按照医嘱,对症吃药;
三、要遵循用药禁忌,避免盲目合并药物;
四、要检查药品有效期,观察药品质量,避开广告陷阱,价格货比三家,谨防假劣药品;
五、要索取购药凭证,作为消费证明和维权证据。
药品消费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然而,不合理用药损害消费者健康的问题仍多有发生。药品消费环境并不乐观。药品消费请注意科学安全健康&,据有关部门调查普通消费者在用药方面存在以下误区:
1.认为新药、贵药以及进口药才是好药,迷信所谓的“特效药”,忽略了药品的毒副作用,以及经常服用后会出现耐药性。
2.滥用、乱服抗生素、抗感染、减肥、排毒或滋补类药物;
3.服药不按规定用法,用量,随意增减剂量;
4.多种药品并用,忽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据调查,合并用药品种数达到6--10种时,药物不良反映发生率7-10%;品种数达11-15种时,不良反映发生率可达24-28%。
5.用药不注意病人的年龄,生理特点,忽视老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
6.遇病时采取“先入为主”的态度,将病症自诊为“老毛病”自行用药,或模仿他人用药,或盲目跟从广告宣传用药。
7.家庭药品久备而不常用。
8.对中药的副作用存在误解,认为中药无副作用。而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一些排毒养颜药品,含有大黄、芒硝等中药成份,具有毒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
消费者在4S店修车遇到问题时如何维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权,如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仲裁和诉讼等。消费者可以根据纠纷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经销商的索赔权利和消费者的投诉权利。经销商根据《产品质量法》享有向生产商索赔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遇到质量问题或对所接受的服务不满意时,也享有投诉的权利。消费者应注意投诉的有效时间,及时投诉并提供详细信息和相关凭证。投诉方式可以选择书面或口头形式
注册商标需要变更注册人的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应当提出变更申请。
法定违约金是指由法律明文规定了适用情形、比例或者金额的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自行约定适用情形、比例或者金额的违约金。但是还是需要提醒注意的是,违约金是包括有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的,双方约定约定不能够过高或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