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查网站是否具有合法的ICP证及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网络购物一定要在正规的大网站进行,不要随意点击不安全网站或是卖(买)家提供的链接网址进行购物。在正规网站购物也一定要使用网站指定的第三方支付方式。
2、不要贪图便宜而轻易相信网上信息,特别是价格出奇的低的物品。如要网络购物应到诚信度较高的淘宝网、当当网等网站,该类网站提供了信用评价系统和“支付宝”等安全交易方式,可有效降低风险。有些物品,自己可以盘算一下,就算是“水货”、“二手”物品也有一定的成本和销售费用,有的价格就低得像送一样,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上只会掉陷阱”。
3、不要在不正规网站上下载不明程序。不要在非银行网页里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客户号及支付密码、动态密码等相关私人保密的重要信息。
4、不要轻信网上的中奖信息,特别是要求领奖前要先支付有关费用的中奖信息。
5、注意付款方式,尽量验货后再付款,不要轻易汇钱。有些网站的支付方式限定为个人银行卡转账,不接受邮局汇款和网上支付。遇到这种情况也一定要慎重。因为通过邮局汇款需要收款人的联系地址;通过网上支付时,网络银行对交易过程有详细的记录,一旦发生诈骗,公安部门较容易追查。因此,部分虚假网站的个人银行卡往往都是通过虚假证件办理的,难以进一步追查。
6、在没有收到奖品或奖金的时候千万不要急着汇钱给对方。交易完成后,尽量索取售货凭证。
7、登陆工商、防范网络诈骗联盟等网站,多掌握一些防范网络诈骗的知识。如果无法辨别真假,可利用搜索工具对举办抽奖活动的公司进行搜索,查看其官方网站的网址和服务电话,对照中奖网站和官方网站的网址是否一致,或直接拨打合法的官方网站的服务电话进行确认,或请警察协助判断。
一类是利用购(租)房者的急切心理和知识缺乏,一房多卖(租),骗取“订金”或卷款逃跑。事实上,我国《合同法》中规定,确定买卖的只有定金,一旦买卖未成交,损失方有权向违约方索要两倍定金作为赔偿,而“订金”没有法律效力。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受害的购房者可向消费者委员会投诉,或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解决。
另一类是利用房地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牟取暴利。例如在房产买卖中,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房地产中介应当在销售商品房时提供房源信息、销售价格并表明收取佣金,即按房产成交价格的3%到5%提取佣金。但现实中,中介往往隐瞒委托人的实际出卖价格和第三方进行交易,获取佣金以外的报酬。购房者和售房者很难了解到真实的出售价格,差价则由不法中介赚得。
类似的手段还有“阴阳合同”:如明明房屋成交是70万元,中介公司却要求客户在签订的合同中写成50万元。很多购房者认为这样做可以少交税款,往往同意中介公司的劝说,却不知道其中隐藏着风险。事实上,政府部门所看到和所审核的合同都是按规定填写的原价买卖合同,因此只承认原价合同。买卖双方一旦因为补充合同发生纠纷,就很难裁定。如果双方是口头约定,进行现金交易,那风险就会更大。所以购房者一定要遵循正常法律程序,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
消费者在4S店修车遇到问题时如何维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权,如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仲裁和诉讼等。消费者可以根据纠纷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微信商家拒绝退款时消费者的法律维权途径,包括协商、调解、投诉、仲裁和诉讼五种方式。同时,文章还涉及购买假货的赔偿权利,普通消费者和职业打假人的赔偿权利有所不同。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应首先保留有效证据并与商家协商,如无法解决可通过投诉和诉讼等方式进行维
产品责任保险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产品责任保险为消费者提供放心购买商品的保障,当产品发生事故导致消费者或其他人员受伤或财产损失时,保险公司会赔偿被保险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同时,产品责任保险也能减轻厂家的赔偿压力,帮助厂家转嫁风险,简化处理流程并最大程度
消费者因虚假宣传购买商品受到损害时的赔偿问题。当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时,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通常为购买价款的三倍但不得低于五百元。对于明知商品或服务有缺陷的经营者,如果导致消费者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双倍惩罚性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