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协商和解时消费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时间:2024-04-17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协商和解时消费者应注意当消费者因商品质量和服务问题与商家交涉、协商时,千万不能为其店堂内服务规则或商品销售告示所约束,这些服务规则没有法律效力,详细内容请阅读下文。
协商和解时消费者应注意的问题
消费者应采取其他途径解决争议问题
根据经营者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协商和解建议的行为,消费者应立即采取措施,用其他途径解决争议问题。消费者可以选择投诉、申诉、仲裁或起诉等手段来解决纠纷。如果经营者的故意拖延和无理拒绝导致消费者财产损失扩大,经营者除了应当满足消费者正常要求外,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消费者不应被经营者推卸责任
针对经营者故意推卸责任,认为产品质量问题应该由生产厂家负责,并要求消费者直接与厂家交涉的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要求销售者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如果责任属于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销售者有权向其追偿。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如果属于生产者责任,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如果属于销售者责任,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因此,当消费者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时,如果经营者推卸责任,认为是生产厂家的问题,要求消费者直接与厂家交涉,消费者应当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能让厂家和经营者之间推诿责任。消费者应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店堂通知、声明、告示不能减轻经营者责任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对消费者做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减轻、免除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如果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中含有上述内容,其内容将被视为无效。因此,当消费者因商品质量和服务问题与商家进行交涉和协商时,绝不能受到店堂内服务规则或商品销售告示的约束。这些服务规则没有法律效力,应视为无效规则。消费者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坚决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消费者使用说明的法律规定
消费者使用说明的法律规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消费者在使用商品时必须遵守使用说明以确保安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标准,规定了消费品使用说明的国家标准体系,包括八个标准,为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提供依据。同时,国家、消费者和生产者三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
受理投诉原则
受理投诉的原则和范围。消协依法受理消费者投诉并进行调查调解,遵循自愿、合法、合理、公正的基础。消费者投诉需提供证据,证明所受损害与购买、使用商品或服务存在因果关系。投诉处理需遵守地域管辖责任分工、认真服务、无偿服务、舆论监督和一定受理范围的原则。投诉
-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及法律依据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及法律依据,包括协商解决、投诉调解、行政申诉和提起诉讼等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调解、向行政部门申诉以及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同途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消费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
实体店商家拒绝退货,消费者应如何维权
实体店商家拒绝退货时,消费者应如何维权的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咨询和投诉消费者协会,寻求专业建议和帮助;如涉及商品质量问题,可委托鉴定人进行鉴定;若商家的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可依法提起诉讼。消费者协会应认真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并接受社会监
-
消费者保护运动的历史和发展
-
收购企业的程序是怎样的?
-
交通事故诉讼中要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