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法》第二章规定了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在法律保护下,消费者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消费者的九项权利是: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监督权。
一、安全权
消费者的安全权分为人身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首先考虑的便是商品和服务的卫生、安全因素,不希望因卫生安全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生病、身体受到伤害,甚至产生生命危险。财产安全不仅指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是否安全,更重要的是指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以外的其他财产的安全,只要是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消费者就有权要求赔偿。
二、知情权
作为经营者,诚实信用是交易双方应遵守的基本准测,不得隐瞒实情,不得作虚假承诺,否则就构成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一旦发生争议或造成损害,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给予赔偿。
三、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选购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行为必须是自愿的,不必以经营者的意愿为自己的意志,主动权在自己手中。同时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的行为必须合法,不能把自主选择权建立在侵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合法权益之上。此外自主选择权通常只能限定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范围内,不能扩大到使用商品上。
四、公平交易权
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必须保证质量、价格合理、计量正确,不得违反平等自愿、公平交易的市场准则,违背消费者的意愿强制交易。
五、求偿权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由于经营者的过失或故意,可能会使人身权和财产权受到侵害。这里的人身权包括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财产权包括直接的财产损失和间接的财产损失。对于商品的购买者、商品的使用者、接受服务者以及在别人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受到人身或财产损害的其他人而言,只要其人身、财产损害是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而引起的,都享有求偿权;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服务者均要承担赔偿责任,而不论其是否有过错;除非是出于受害者自己的过错,如违反使用说明造成的损害,则商品的制造者、经销者不承担责任。
按照法律规定,消费者除因人身、财产的损害而要求获得赔偿损失这一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之外,还可以要求其他多种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如修理、重作、更换、恢复原状、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一、协商和解。消费者与经营者在发生争议后,在自愿、互谅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这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经营者来说都是理想的途径。
二、投诉调解。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后,请求消保委调解,即由第三方对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沟通调和,以促成双方达成解决纠纷。
微信商家拒绝退款时消费者的法律维权途径,包括协商、调解、投诉、仲裁和诉讼五种方式。同时,文章还涉及购买假货的赔偿权利,普通消费者和职业打假人的赔偿权利有所不同。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应首先保留有效证据并与商家协商,如无法解决可通过投诉和诉讼等方式进行维
知道是假货还购买是否受法律保护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消费者购买食品、药品时,如果发生质量问题纠纷并主张权利,人民法院不支持生产者、销售者以消费者明知存在质量问题而购买进行的抗辩。同时,赠品发生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害,生产者、销售者也不能以消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其权益受到损害时应该向谁索赔的问题。根据《保护法》,消费者可以向销售者、生产者、承受企业权利义务的企业、违法经营者、展销会举办者、柜台出租者以及广告经营者等不同的责任主体索赔。同时,根据不同情况,销售者、生产者
商家拒绝开发票的问题,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涉嫌偷税漏税。国税局表示消费者有权利要求商家开具发票,商家提供发票是应尽的义务。商家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费用才能开具发票是不正确的。国税局对正规税务代理机构有管理措施,但对其他机构监管尚不明确,存在假账和黑中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