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宋先生通过某旅行APP预订了一张前往三亚的头等舱机票,花费超过9000元。然而,联系航空公司后,宋先生发现该航班并没有头等舱,而是公务舱,价格不到3000元。由于某旅行APP拒绝赔偿,宋先生提起诉讼要求退票并索要3倍赔偿。海淀法院已受理此案。
宋先生在2015年11月9日通过某旅行APP预订了次日从北京飞往三亚的头等舱机票,航班号为南航CZ6759空客321(中),票价为9170元。加上基建燃油费等费用,宋先生一共支付了9220元给某旅行APP。随后,宋先生收到了某旅行APP发送的出票信息,票号为9992381393×××。然而,宋先生发现手机上接到的票号与某旅行APP网站上显示的票号7848504929×××并不相符。他立即联系航空公司客服进行查询,客服告知该航班并没有头等舱,某旅行APP提供的机票实际上是公务舱机票,价值仅为2780元。宋先生向某旅行APP客服询问该航班是否提供头等舱,客服回复称需要联系代理商确认,并要求宋先生保持电话畅通。然而,直到飞机起飞的第二天,宋先生仍未接到客服人员的电话。宋先生向工商部门投诉此事,但某旅行APP拒绝做出任何赔偿。
某旅行APP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调查了解后由高层进行回复。
根据我国最新的《广告法》,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将受到处罚。具体规定如下:
广告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时,属于虚假广告:
根据《广告法》,对于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并要求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此外,还可以处以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如果乘客认为某旅行APP发布的广告属于虚假广告,乘客有权向该旅行APP索要赔偿。在本案中,宋先生认为某旅行APP发布的头等舱机票实际上是公务舱机票,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宋先生可以依据《广告法》的规定,要求某旅行APP退票并赔偿三倍金额。
价格欺诈的法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需赔偿消费者所受损失的三倍金额或五百元。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也对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消费者的索赔权益,包括延时服务索赔、耽误使用索赔、免费赠品索赔和精神损失索赔等方面。消费者在遇到服务延误、产品不合格、赠品欺诈等问题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同时,文章还列举了消费者投诉不受理的几种情况,包括个人私下交易纠纷、商品保修期已过等情形。
超市自助寄存柜责任归属问题。原告丁某在超市购物期间使用自助寄存柜存放物品后丢失钱款,认为超市管理不当要求赔偿。律师依据相关法律知识,指出超市已经履行了必要的说明、注意义务和管理责任,应由借用人即顾客自行承担责任。根据《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
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及索赔方式。当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等方式侵犯消费者权益时,消费者有权索赔。法律规定,如因虚假宣传受损,消费者可要求赔偿。经营者如存在欺诈行为,需按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金额。对于涉及消费者生命健康的虚假宣传,相关责任主体需承担连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