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12年4月,王某从某超市店内购买了96.98元的重庆某品牌袋装山椒凤爪若干,该凤爪包装上标注相应的食品执行标准为DB50/294,保质期为9个月。事后,王某了解到DB50/294标准规定的保质期为6个月。王某认为,超市对保质期标注为9个月系属于虚假延长,遂起诉至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法院要求该店退还其购买凤爪的96.98元,并10倍赔偿969.80元以及误工费、律师费、交通费共计8315元。由于该凤爪系生产企业处进货,本案涉及企业声誉,一审开庭前企业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审理过程中,王某不但举示了相关证据,同时出示了其他地区法院类似情况的判决。对此,超市则辩称该凤爪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经过质监部门的检测,其他法院的判决与本案没有关联性。生产企业则指出,DB50/294标准里说明了产品保质期6个月的规定系推荐性规定,而非强制性规定,王某没有证据证明凤爪有质量问题,不应支持王某的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查明,DB50/294标准系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8年9月1日发布并从同年11月1日起实施的泡椒凤爪(翅)类食品的重庆市地方标准。该标准前言注明:“本标准第3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该标准第3章是关于产品原料要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及净含量的规定,第6.5条是关于保质期的规定,该条为:“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贮存条件下,包装完好的产品保质期不得超过6个月。”
永川法院在查明案情后,一审判令超市返还购货款96.98元并赔偿王某96.98元,对王某的其他诉讼请求不予支持。近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维持原判。
评析:
擅自延长保质期双倍赔
法院认为,虽然关于保质期的规定属于该标准中的推荐性条款,但生产企业未能提供其涉案产品保质期标注9个月的法律和科学、技术依据,故应当认定生产企业对涉案产品保质期的标注不符其采用的食品标准。
同时,按照我国法律规定,食品的生产、贮藏、运输和销售者对食品安全均负有责任,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货物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否则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生产企业在其产品包装上标注的保质期超过了相关食品标准规定,属于夸大标注,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超市作为销售者在检查验收中对该产品把关不严,致使夸大产品保质期的产品流入市场,误导消费者,损害了包括王某在内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据此,法院作出了如上判决。
相关法律知识: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有偿获得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以及在以后的一定时期内依法享有的权益。消费者权益,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下适应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赋给商品最终使用者享有的权利。
陕西省各市消费者投诉协会的电话及联系地址信息。文章列出了陕西省不同地区消费者投诉协会的联系电话和地址,以便消费者在被侵权时能够及时联系并维护自己的权益。
保健食品非法宣传的陷阱以及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的事项。部分非法宣传陷阱包括夸大功效、举办健康讲座诱导消费者、通过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虚构权威证明等。消费者应注意认准保健食品的标识和确认保健功能,并注意产品的禁忌,警惕宣传用语是否夸大或虚假。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规定,包括消费争议商品送检的定义、检验机构名单、服务原则、消费者送检程序、检验机构的受理与拒检、检验报告、虚假检验报告的处理、检验费用的支付以及针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争议送检等内容。规定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维权途径,确保消费
消费者因虚假宣传购买商品受到损害时的赔偿问题。当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时,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通常为购买价款的三倍但不得低于五百元。对于明知商品或服务有缺陷的经营者,如果导致消费者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双倍惩罚性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