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以下几种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根据该条规定,对于因身体伤害要求赔偿的情况,权利人应在发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后的一年内提出诉讼请求。如果超过一年,权利将不再受到法律保护。
对于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情况,权利人应在发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后的一年内提出诉讼请求。超过一年后,权利将不再受到法律保护。
对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情况,权利人应在发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后的一年内提出诉讼请求。超过一年后,权利将不再受到法律保护。
对于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情况,权利人应在发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后的一年内提出诉讼请求。超过一年后,权利将不再受到法律保护。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即在民法通则或其他民事法律规范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一般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期间。
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对于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以及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情况,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然而,这四种适用短期诉讼时效的情形中,有的已被后公布的单行法修正。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应该适用新法律的规定。
例如,根据环境保护法第42条的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因此,如果身体伤害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应适用特别法规定的特殊时效。又如,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5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因此,对于因产品责任的赔偿请求权,应适用特别法规定的2年特殊时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然而,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与一般和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不同,该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即适用于那些“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特殊主体”。对于那些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的权利人,只能适用一般时效的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查封和扣押食品,针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各类食品进行处理。涉及多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形,如食品的腐败变质、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污染、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等。同时,也讨论了国
销售无执行标准的商品的法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商品缺陷导致损失需承担赔偿责任。缺陷指产品存在不合理危险,不符合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涉及商品质量标准方面,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销售无执行标
产品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包括以下几点:根据民法通则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生产者应当承担因产品存在
生产商违规的生产伪劣的产品投放市场,让购买该伪劣产品的消费者的经济受到了损失,甚至有可能因为产品的质量不合格,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给消费者造成了伤害,对于这种违法行为必然要追究其的法律责任,同时也要承担经济赔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