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侵权产品质量侵权是指因产品质量不合格给他人造成财产或者人身上的损害。
民法通则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产品质量侵权的构成要件包括:
1.生产或销售了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即产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或产品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2.不合格产品造成了他人财产、人身损害。这里所指的他人财产,是指缺陷产品以外的财产,至于缺陷产品自身的损害,购买者可以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要求销售者承担违约责任,而非产品责任。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者,可以是购买者、消费者,也可以是购买者、消费者之外的第三人。
3.产品缺陷与受害人的损害事实间存在因果关系。损害事实应当是由该缺陷产品所致,否则生产者或销售者不承担责任。
产品缺陷致人损害,产品制造者与销售者承担的是连带责任,即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霉求赔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后,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后,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但是,销售者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也不能指明缺陷产品的供货者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产品的运输者、仓储者对产品质量不合格负有责任的,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在向受害者赔偿后有权向运输者、仓储者要求赔偿。
产品生产者的免责事由有三项:其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其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其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的。同时法律规定,由于受害人的故意造成损害的,生产者、销售者不承担赔偿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失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生产者、销售者的赔偿责任。
问题解答
(一)实施恶意产品侵权行为惩罚性赔偿金制度会不会出现新的“王海现象”? 有人担心,在《侵权责任法》中规定恶意产品侵权行为的受害人有权请求惩罚性赔偿金,会不会像《消法》第49条规定产品欺诈、服务欺诈双倍赔偿制度实施之后,出现王海那样知假买假甚至成立打假公司知假买假双倍索赔的现象?我的看法是,首先,并不能认为知假买假双倍索赔就是违法行为,就是追求非法的不当利益。鼓励与产品欺诈和服务欺诈作斗争是《消法》的基本立场,这是对全体人民有利的事情,打假者即使知假买假进行索赔,其最终目的也仍然符合这样的要求,是在《消法》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双倍赔偿中超出价金的那一部分惩罚性赔偿金,其实就是让欺诈的商家出钱,给打假者支付“奖金”。这没有什么不好,只能对保护消费者有利。其次,知假买假双倍索赔的前提是打假者造成的“损害”只是价金的支付,并没有造成人身伤害,就一般情况而言,人们通常不会为了双倍索赔而故意让缺陷产品造成自身伤害,以自己的人身伤害为代价去追求超出实际损失之外的惩罚性赔偿金。因此,实施恶意产品侵权行为惩罚性赔偿金制度,一般不会出现“王海现象”,起码不会出现较多的这种现象。对此,应当放心。
产品设计图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根据著作权法,产品设计图受到保护,但不包括构思、想法和技术方案。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发表、署名、篡改和剽窃作品,以及未经许可的使用和其他侵权行为。严重侵权行为需承担民事责任,并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追究。
台福食品有限公司与泰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不正当竞争纠纷。台福公司的外观设计专利被宣告无效后,其在相同产品上使用与泰山公司相似的包装图案、色彩和文字结构,误导消费者,构成不正当竞争。一审法院判决台福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泰山公司经济损失。台福公司的
产品侵权行为的定义及构成要件。产品侵权行为指因缺陷产品导致他人人身和财产损害并由制造者或销售者赔偿的行为。构成产品侵权责任需满足产品存在缺陷、存在人身和财产损害事实以及存在因果关系等要件。同时,生产者可以通过未投入流通、投入流通时缺陷不存在、科技水平
服务质量差导致人身伤害的诉讼管辖权问题,以及我国法律规定下的管辖法院确定方式。包括案件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专属管辖等。对于服务质量导致的伤害,服务提供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法院有管辖权。同时,《民事诉讼法解释》也涉及产品制造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