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权益法规 > 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有哪些

属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有哪些

时间:2024-02-26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508
在生活中,我们在消费的时候常常遇到欺诈的行为。那么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具体有哪些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把其准确消费者的行为全都整理出来,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的时候不再上当受骗了。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处罚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将被视为欺诈消费者行为:

1.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或以次充好的商品

经营者向消费者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或以次充好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2. 采取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商品分量不足

经营者通过虚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也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3.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

经营者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并谎称是正品的行为也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4. 以虚假的价格表示销售商品

经营者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5.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经营者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行为也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6. 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

经营者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行为也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7. 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经营者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行为也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8. 进行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

经营者进行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行为也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9.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

经营者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行为也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10.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

经营者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行为也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11. 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约定条件提供商品

经营者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而不提供或不按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行为也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12. 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

经营者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行为也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13. 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经营者利用其他虚假或不正当手段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也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此外,如果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时满足以下情形之一,并且无法证明自己确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将承担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责任:

1. 销售失效、变质商品

经营者销售失效、变质商品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2. 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

经营者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权的商品的行为也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3. 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的商品

经营者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冒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的商品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4. 销售伪造或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满的商品

经营者销售伪造或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满的商品的行为也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5. 销售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

经营者销售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的行为也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及认定标准

    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及其认定标准。商场搜身行为是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典型案例,必须具备违法性,不得拘禁自然人身体自由。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还包括非法妨害行动、妨害公路通行、侵害通信自由和非法强制医疗等。遇到类似情况,建议消费者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包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要求。同时,文章还指出了网络价格欺诈的三种方式,包括虚构比价信息、虚构商品优惠幅度和结算价格高于标示价格等欺诈手段。

  • 遭遇中秋月饼质量问题消费者如何维权

    中秋购物时消费者如何面对月饼的质量问题并维护自身权益。建议消费者选择合法经营单位并仔细查看产品包装。在维权方面,消费者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以及提起诉讼。若涉及欺诈或健康损害,消费者可要求更高的赔偿

  • 欺诈的概述

    欺诈行为的定义、分类以及法律后果。欺诈是一种故意行为,目的是使他人产生错误认知。在法律上,欺诈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合同无效情形中的欺诈行为,通常涉及损害国家利益或欺骗消费者等行为。欺诈行为的构成需要包括欺诈方的故意行为、受欺诈方的错误意

  • 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
  •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监管
  • 案情简介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