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 > 怎样对放火罪认定

怎样对放火罪认定

时间:2024-12-04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7017

放火罪认定的法律要素

一、客体要素

放火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放火行为是否构成放火罪,关键在于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为人将火势有效地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没有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就不构成放火罪。对于只烧毁较小财物的行为,如烧几件衣物、一件小家具、小农具等,也不构成放火罪。但是,如果行为人放火烧毁自己或家庭所有的房屋或其他财物,足以引起火灾并危害公共安全的,应以放火罪论处。

二、客观要素

放火罪的客观要素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行为可以是作为方式,即直接用各种引火物点燃公私财物;也可以是不作为方式,即故意不履行防止火灾发生的义务,放任火灾的发生。

作为方式实施的放火行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火种;二是要有目的物,即要烧毁的对象物;三是要让火种与目的物接触。一旦火种开始起火,即使将火种撤离或扑灭,目的物仍可独立继续燃烧,放火行为就被视为实行终了。

不作为方式实施的放火罪,行为人必须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而且能够履行这种特定义务而不履行,以致发生火灾。行为人必须是负有特定作为义务的人,并且有能力履行这种特定作为义务,同时客观上必须有不履行这种特定作为义务的事实。

放火行为必须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放火行为从对象、时间、地点、环境等方面考察,确实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不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性,不构成放火罪。

三、主体要素

放火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应负刑事责任。

四、主观要素

放火罪的主观要素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放火罪认定的注意事项

一、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

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应以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而不是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放火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在刑法第114条和第115条中规定。根据刑法理论,只有第115条规定的严重结果发生了,才能适用该条文。因此,认定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应以114条规定的放火罪的构成要件为标准。

二、放火罪与故意毁坏

如果行为人以放火为手段毁损公私财物,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也不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如果行为人放火烧毁公私财物,造成重大损失或危害公共安全的,应以放火罪论处。

三、一罪和数罪

行为人在实施其他犯罪后用放火的方法焚毁罪迹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如果行为人消灭罪迹的放火行为不足以危及公共安全的,应根据所犯的罪从重处罚,不另以放火罪实行数罪并罚。如果行为人消灭罪迹的放火行为足以危及公共安全的,应另以放火罪与前行为构成的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放火罪的法律定义

    放火罪的法律定义及其构成要素。放火罪是指故意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构成要素包括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主体的年龄和责任、以及犯罪人的故意。

  •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

    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规定。该规定适用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备案原则包括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备案程序要求制定机关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备案,并需要提交备案报告、正式文本和

  • 纵火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纵火未遂在我国刑法中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即便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只要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就构成犯罪。根据不同的情节,犯罪分子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

  • 挪用公款罪的处理方式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及处理方式。法律规定,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构成挪用公款罪,需追缴违法所得。根据不同情况,如挪用时间、是否归还、是否用于营利或非法活动等,对挪用公款罪进行具体认定和处理。追缴违法所得是重要补充措施。

  • 香港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 法律规定的过失犯罪有哪些
  • 过失杀人的概念及构成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