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行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上是人的身体动静,主观上是基于行为人的意志或意识支配下的身体动静,法律上是对社会有害的身体动静。
(一) 作为
作为是指以积极的身体举止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中,绝大部分犯罪通常以作为的形式实施,如故意杀人罪、放火罪等。作为不仅指一个单独的举动,而通常是由人的一系列举动所组成。例如,抢劫行为由接近被害人、实施暴力或威胁、劫取财物等动作组成。作为的形式还可以包括利用他人、利用物质工具、利用动物乃至利用自然力实施的举动。例如,教唆幼童偷窃他人财物、使用剧毒物杀人、训练恶狗咬人、决水破坏农田等。
(二) 不作为
不作为是指不实施其依法有义务实施的行为。有的犯罪只能由不作为构成,如遗弃罪,这种犯罪称为纯正不作为犯。还有的犯罪虽然通常情况下由作为形式实施,但也可以由不作为形式实施,这种情况下构成的犯罪称为不纯正不作为犯。需要注意的是,不作为犯并不是指行为人没有实施任何积极的举动,而只是指行为人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其实施的积极举动。因此,行为人通过实施一些积极的举动而逃避法律要求其履行的特定义务时,并不影响不作为犯的构成。例如,行为人把年幼子女带至深山老林然后予以抛弃以逃避抚养义务,这仍属于不作为犯而非作为犯。
合同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确认犯罪是否既遂以是否具备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为标准。合同诈骗罪也存在未遂形态,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根本标志是行为人是否实际获得对方当事人财物。若行为人已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造成被骗人错误认识,则为既遂
毒品运输途中的犯罪行为在刑法中的定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无论毒品在运输途中的哪个阶段,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都属于犯罪行为,并需追究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犯罪行为的处罚规定,包括单位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
滥用职权罪和徇私舞弊罪的性质和刑罚。滥用职权罪是刑事犯罪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若滥用职权导致重大损失,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和拘役等。徇私舞弊罪同样受到法律制裁,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犯罪嫌疑人也会受到相应处罚。此外,还有其他相关法律进行具体
用刀捅室友未遂是否会受到法律处罚的问题。文章指出,是否受到法律处罚取决于对方如何追究责任。故意杀人未遂是犯罪行为,需承担刑事责任。法院会参照具体案情和故意杀人罪的判决标准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