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涉嫌寻衅滋事罪的被告被逮捕后,应在两个月内完成侦查工作并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期限为一个月,之后将案件提交法院进行审判。法院一般在两个月内作出判决。对于寻衅滋事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
寻衅滋事罪的主观特征是以满足耍威风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求为动机,以破坏社会秩序为目的。而抢劫罪的动机则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犯罪动机多种多样。
寻衅滋事罪的客观表现是通过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行为来破坏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而抢劫罪的客观表现是通过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
寻衅滋事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即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行为进行惩罚。而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即对公私财物的非法占有行为进行惩罚。
寻衅滋事罪的开庭时间规定及其与抢劫罪的区别。涉嫌寻衅滋事罪的被告被捕后,案件将在两个月内完成侦查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随后法院在一个月内作出判决。寻衅滋事罪以破坏社会秩序为目的,而抢劫罪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两者在主观特征、客观表现和侵犯的客体上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行为破坏社会秩序,可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具体行为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若纠集他人多次实施上述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
寻衅滋事罪是指在公共场合随意的殴打他人或者破坏国家公共安全,公共财产的行为,其立案标准具体如下。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立案追诉:。(一
被告人居某,1988年11月8日因流氓被劳动教养三年,1993年4月23日因犯抢劫罪、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1998年3月2日因犯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2003年6月15日刑满释放。2003年8月28日,居某因涉嫌敲诈勒索罪再被羁押,后区检察院以居某犯寻衅滋事罪诉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