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共同犯罪 > 伪证罪的教唆犯怎么处罚

伪证罪的教唆犯怎么处罚

时间:2023-10-08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7602
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犯罪分子除了自己犯罪以外还教唆他人进行犯罪或者协同犯罪。严重的可能构成教唆犯罪,而且教唆犯是共同犯罪人中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社会危害性大。那么伪证罪的教唆犯怎么处罚,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来为大家解答。

伪证罪的教唆犯如何处罚

根据刑法规定

根据《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教唆犯的处罚

根据刑法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予以处罚。如果教唆犯与被教唆的人共同犯罪,或者在两人以上共同故意教唆他人犯罪从而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应分清作用并予以相应处罚。若教唆犯起主要作用,则认定为主犯;若起次要作用,则认定为从犯(也可能成立胁从犯)。

对未成年人的教唆犯的处罚

根据刑法规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行为应从重处罚。

教唆未遂犯的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即教唆未遂。

(1) 共犯独立性说

这是传统刑法理论的主流观点。根据该观点,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情况包括:被教唆人拒绝教唆犯的教唆;被教唆人接受教唆后没有实施犯罪行为;被教唆人实施的犯罪不是教唆行为所致;被教唆人所犯之罪的性质与教唆犯所教唆的犯罪性质完全不同。

(2) 共犯从属性说

被教唆者(实行犯)已经实施了犯罪,只是没有成功完成,则教唆者(教唆犯)构成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适用第29条第2款之后,不再适用未遂犯的处罚规定)。对于被教唆者,犯罪未遂的适用第23条未遂犯的处罚规定。

什么是教唆犯

定义

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照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的行为人。教唆犯即构成教唆罪的犯罪分子。教唆罪的特征是教唆人并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是通过教唆他人去实施自己的犯罪意图。教唆犯和被教唆犯形成共犯关系,因此,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当是具有民事行为和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有精神病的人不构成共犯关系,只对教唆人单独定罪量刑。

特点

教唆犯的突出特点是故意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并决定实施犯罪。教唆犯可以参加某种犯罪行为,也可以不参加,但通过自己的言行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并通过他人去实施或帮助实施犯罪。

中国刑法理论界对教唆犯的概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

1. 教唆犯是故意地引起他人实行犯罪意图的人。2. 教唆犯是教唆他人犯罪的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刑法对从犯的法定概念和分类

    中国刑法中从犯的概念和分类。从犯分为起次要作用的正犯和起辅助作用的帮助犯。对于从犯,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这是基于从犯相对于主犯的危害性较轻的原则。

  • 主犯的分类

    主犯的不同分类。首先,介绍了犯罪集团的骨干分子作为主犯的特点;其次,阐述了在某些聚众犯罪中,除首要分子外,骨干成员也可能被认定为主犯;最后,说明了在一般共同犯罪中,主犯可能是多个人。

  • 团伙作案中主犯的确定方法

    犯罪团伙中主犯的确定方法。依据《刑法》相关规定,组织、领导犯罪团伙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被认定为主犯。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其余不符合主犯定义的人,按其参与的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行为处罚。同时,文章也提到

  • 盗墓罪从犯的处罚规定

    盗墓罪从犯的处罚规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从犯在盗墓行为中起辅助或次要作用,对于从犯,应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详细列举了特定情形下的处罚规定,包括盗掘文物保护单位、集团首要分子等情形。从犯分为次要的实行犯和帮助犯,前者直接参与犯罪实施,后者以

  • 正犯与共同犯罪的关系
  • 共犯和主犯量刑一样吗
  • 寻衅滋事从犯初犯判多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