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27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从犯,应当采取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原则。在具体适用从犯刑事责任原则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我国刑法对从犯采取必减主义,即对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不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从犯予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应综合考察共同犯罪的性质、对犯罪结果作用的大小等方面的具体情形具体确定。
我国刑法第26条规定了从犯的一般刑事责任原则。此外,我国刑法还对一些必要共犯的从犯和主犯一起规定了具体的法定刑。
例如,根据刑法第317条第1款的规定,犯组织越狱罪的,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者,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里的其他参加者指的就是组织越狱罪中的从犯。对于这种刑法分则规定了具体法定刑的从犯,应当直接按照分则的规定处罚。
根据刑法第27条第1款的规定,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我国刑法中的从犯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这种情况指的是虽然直接实行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犯罪行为,但在整个犯罪活动中其作用居于次要地位的实行犯。这种从犯可以存在于犯罪集团中,也可以存在于其他一般的共同犯罪中。在犯罪集团中,该种从犯受首要分子或者其他主犯的指挥,罪刑较小或者情节不严重。在一般的共同犯罪中,该种从犯虽然直接实施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但一般是次要的实行行为,即不能单独、直接地引起犯罪结果的行为。
这种情况指的是未直接具体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犯罪行为,而是为共同犯罪的实施创造条件、辅助实行犯罪的人。这种从犯实施的行为通常是非实行行为,包括提供犯罪工具、指示犯罪对象和犯罪地点、打探和传递有关犯罪实施和完成的信息、为实行犯望风、事前有通谋的事后窝藏、销赃等帮助行为。
中国刑法中从犯的概念和分类。从犯分为起次要作用的正犯和起辅助作用的帮助犯。对于从犯,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这是基于从犯相对于主犯的危害性较轻的原则。
主犯的不同分类。首先,介绍了犯罪集团的骨干分子作为主犯的特点;其次,阐述了在某些聚众犯罪中,除首要分子外,骨干成员也可能被认定为主犯;最后,说明了在一般共同犯罪中,主犯可能是多个人。
运输毒品的刑期如何确定。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刑期取决于运输毒品的类型和数量。数量较大可能判死刑;数量较多判七年以上;数量较少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单位犯罪和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将受到严厉处罚。多次犯罪数量累计计算。
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分子的分类,包括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主犯是共同犯罪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需承担全部罪行;从犯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处罚较轻;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根据情节可减轻或免除处罚;教唆犯则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教唆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