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在受理单位犯罪案件时,除了进行审查外,还需审查起诉书中是否准确列明了被告单位的名称、住所地以及代表被告单位出庭的诉讼代表人的姓名、职务和通讯处。如果起诉书未按规定列明上述信息,法院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在3日内补充提供。
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应当是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如果被告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那么单位的其他负责人应当作为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如果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和被指控为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同一人,人民法院应当要求人民检察院另行确定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单位犯罪案件时,应当通知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在接到出庭通知后应当按要求出庭。如果拒不出庭,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拘传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到庭。在审理单位犯罪案件时,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享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开庭时,诉讼代表人的席位位于审判台的左侧。如果被告单位需要委托辩护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如果被告单位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尚未依法追缴、扣押或冻结,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追缴、扣押或冻结。为保证判决的执行,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先行扣押、冻结被告单位的财产或要求被告单位提供担保。
在人民法院审理单位犯罪案件时,如果被告单位已经被注销或宣告破产,但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法院应当继续审理该案。
审理前的准备工作、法庭审理开始阶段的工作、法庭审理过程、合议庭评议以及第一审程序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法院应在立案后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并通知开庭时间和地点。对于应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公告相关信息。审理过程包括陈述行政争议、举证和质证、辩论和最
单位犯罪案的审理程序及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审理单位犯罪案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法律,以及审查起诉书中的必要信息。同时,强调了诉讼代表人的资格要求和出庭义务,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享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追缴或扣押、冻结违法所得
审理附带民事上诉案件的法律程序。在发现刑事和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均有错误时,应一并改判。在第二审中,若附带民事部分生效但民事部分有错,应按审判监督程序纠正。若刑事部分有错,应指令再审并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一并审理。对于第二审自诉案件,可调解或自行和解,必要
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分标准,包括决策机构的决定和单位利益、行为是否以单位名义实施以及行为与单位业务活动的相关性。单位犯罪需符合单位决策程序,犯罪后的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个人犯罪则多为了个人谋利。明确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在司法实务中非常重要,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