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皮包公司和空壳公司这类拥有法律确认形式特征但缺乏实质特征的公司,其并非单位犯罪主体。因此,对于以这类公司名义下的犯罪行为,应当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而对于**公司、子公司、总公司、分公司**这类具备实质特征的公司,其作为独立法人,可以被视为单位犯罪主体。
在理论界对于国家机关是否应被视为单位犯罪主体存在争议。然而,笔者认为,法治社会的根本要求是法的权威性,而非国家的权威性。在法的许可范围内,所有社会主体都应开展活动。任何主体触犯法律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机关单位在犯罪中获得的非法利益与国家财政无关。如果不对机关犯罪进行打击,将鼓励机关犯罪的存在,对国家机关产生破坏作用,并可能纵容机关犯罪中的责任人员。由于单位犯罪是整体犯罪,其行为由单位成员一个个具体的行为构成,因此,单位犯罪的成立是追究自然人责任人员刑事责任的前提。因此,将机关犯罪视为单位犯罪处理,才能更加合理地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租赁、承包只是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企业的所有权并未发生变化。租赁、承包者按照自己的经营思路管理被租赁、承包的企业,形成以自己为权力中心的企业组织,并按照合同约定分配经营收益。因此,租赁、承包者有可能以企业名义实施犯罪。然而,是否为企业利益取决于合同约定。如果合同约定采用定额交付租赁、承包费,无论租赁、承包者如何经营,都不会影响企业利益。因此,其利用单位名义犯罪只能解释为追求个人利益。
如果合同约定按收益比例分配,则租赁、承包者的每一个经营行为都与企业利益相关。其利用企业名义犯罪所得非法所得应归于企业,即使其个人也获得了一定利益,但这也是以企业收益增加为前提的。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租赁、承包者的行为仅符合单位名义的条件,不构成单位犯罪,应追究租赁、承包者和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租赁、承包者的行为同时符合单位名义和为单位获取非法利益的条件,应视为单位犯罪,并应同时追究单位及租赁、承包者等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包括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及其责任情形。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决策者及负有不可推卸责
非法集资犯罪的自首情节及判决标准。非法集资犯罪嫌疑人若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认定为自首并从轻或减轻处罚。非法集资犯罪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前者扰乱金融秩序,后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出纳的法律处理方式。文章介绍了单位犯罪责任的范围,非法集资罪的认定,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的具体构成要件,以及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和处罚标准。对于非法集资行为,文章强调必须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