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和拘留在法律性质和依据上存在差异。刑事拘留是根据《刑事诉讼法》采用的一种强制措施,而非一种处罚方式。治安拘留则是根据《治安处罚条例》采用的一种处罚方式。司法拘留既是一种强制措施,同时也具有处罚性质,其法律依据为《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逮捕和拘留的适用对象也不同。刑事拘留的对象是涉嫌犯罪、需追究刑事责任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治安拘留的对象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者。司法拘留的对象是实施了妨害民事或行政诉讼秩序行为的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或案外人。
逮捕和拘留所需具备的条件也不同。拘留的条件包括:a. 拘留对象为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b. 存在法定的某种紧急情形(刑诉法规定的7种情形)。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才可以进行拘留。逮捕的条件包括:a. 存在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b. 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c. 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性。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能进行逮捕。
决定拘留的权力机关与批准、决定逮捕的机关并不完全相同。
拘留的羁押期限通常为10日,最长可达14日。而逮捕后的羁押期限则为整个法定办案期限。
交通肇事罪中的刑事责任,介绍了在什么情况下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详细说明了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缓刑条件。文章明确了交通肇事罪的法律条款及适用条件,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相关法律责任。
拘役的特征及其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的区别。拘役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短期自由刑,适用于罪行较轻需短期改造的罪犯。拘役具有明确的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法律依据等特征,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如刑事拘留、行政拘留等在性质、适用对象、适用机关等
监狱犯人死亡赔偿标准的规定和保外就医的相关内容。对于犯人死亡,监狱需立即通知家属、检察院和法院,并进行医疗鉴定。赔偿处理参照国家劳动保险规定。保外就医针对身患重病、身体残疾等情形,但罪行严重、自伤自残等情况则不准。解除保外就医情形包括疾病痊愈、骗保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时,应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特殊情况下,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