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权利
1 、选举权。
2 、宗教信仰自由。
(二)人身权利
1 、生命权。
2 、健康权。
3、人格权。
(三)民事权利
1 、财产权。
2 、婚姻家庭权等。
(四)诉讼权利
1 、辩护权。
2、 上诉权。
3 、申诉权。
(五)其它未被限制的权利
(一)四遵守
1、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2 、遵守《在押人员的行为规范》。
3、 服从管理。
4、 接受政治文化技术教育。
(二)六要
1 、要服从看守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与武装警察的看管。
2 、要如实交代问题,揭发同伙,检举他人的犯罪行为。
3 、要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深挖犯罪思想根源,努力改造世界观。
4 、要搞好个人环境卫生,保持内务整洁。
5、 要按时作息,遵守学习,生活劳动等各项制度。
6 、要及检举,揭发同监室在押人员违反监规的一切言行。
(三) 七不准
1、不准互相交谈案情,传受犯罪方法,教唆和怂恿他人对抗审讯,起诉,审判工作。
2、不准散布反动言论,搞封建迷信活动。
3、不准称王称霸,拉帮结伙,打架斗欧,欺压他人,抢占他人财务,抢吃他人食品。
4、不准起哄闹监,喧哗吵闹,聚众资事,习拳练武,纹身,赌博,制造和私藏危险物品。
5、不准抗拒管理教育,装病和自伤自残。
6、不准毁坏公物,以及在墙壁,床板,书报上乱写乱画。
7、不准破坏生产,消极怠工,偷窃公私财务。
在押人员是指看守所羁押的人员。
即:羁押人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人犯,或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三个月以下,或者余刑在三个月以下,不便送往监狱的罪犯,可以由看守所监管。看守所羁押的人员称为羁押人员。
交通肇事罪中的刑事责任,介绍了在什么情况下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详细说明了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缓刑条件。文章明确了交通肇事罪的法律条款及适用条件,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相关法律责任。
取保候审与拘役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关系和适用。取保候审不属于刑事羁押措施,不能抵押刑期,而拘役是一种适用于犯罪性质较轻的刑罚,可用于抵押刑期。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被判处较轻刑罚、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犯罪嫌疑人。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拘役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拘役的特征及其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的区别。拘役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短期自由刑,适用于罪行较轻需短期改造的罪犯。拘役具有明确的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法律依据等特征,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如刑事拘留、行政拘留等在性质、适用对象、适用机关等
监狱犯人死亡赔偿标准的规定和保外就医的相关内容。对于犯人死亡,监狱需立即通知家属、检察院和法院,并进行医疗鉴定。赔偿处理参照国家劳动保险规定。保外就医针对身患重病、身体残疾等情形,但罪行严重、自伤自残等情况则不准。解除保外就医情形包括疾病痊愈、骗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