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役的特征及区别
时间:2025-09-10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拘役的特征
拘役是中国刑罚体系中一种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主刑,其具有以下特征:
- 拘役是一种短期自由刑,刑期最短不少于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因此,拘役是对罪犯进行关押和强制劳动改造的最轻刑罚之一。
- 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但需要短期关押改造的罪犯。
- 拘役是一种剥夺自由的刑罚方法,与管制有明显区别。拘役作为刑罚方法,与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在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适用依据、适用程序、适用期限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
- 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受刑人可获得报酬。
拘役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的区别
拘役与其他短期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拘留、(治安)行政拘留、民事拘留在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法律依据等方面存在以下区别:
- 性质不同:拘役是刑罚方法,而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以防止其逃避侦查、审判或继续进行犯罪活动。民事拘留是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具有司法性质,又称司法拘留。行政拘留是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人所适用的一种行政处罚方法。
- 适用对象不同: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刑事拘留适用于具有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的7种情形之一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民事拘留适用于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的6种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之一的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行政拘留的对象是不构成犯罪但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人。
- 适用的机关不同:拘役由人民法院判决,民事拘留须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期限为15日以下,被拘留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而刑事拘留、行政拘留由公安机关直接适用。
- 法律依据不同:拘役的依据是刑法;刑事拘留的依据是刑事诉讼法;民事拘留的依据是民事诉讼法;行政拘留的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释和取保候审的区别
保释和取保候审在我国大陆的区别。保释制度在我国并不存在,而取保候审是刑事侦查阶段的一种强制措施,其适用范围包括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等。取保候审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
-
拘役的特征及区别
拘役的特征及其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的区别。拘役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短期自由刑,适用于罪行较轻需短期改造的罪犯。拘役具有明确的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法律依据等特征,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如刑事拘留、行政拘留等在性质、适用对象、适用机关等
-
拘役刑期的起算点及执行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拘役刑期的起算点、期限及执行细则。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若判决前被羁押,羁押时间可折抵刑期。拘役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被拘役的犯罪分子可每月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可获报酬。
-
刑事抗诉的条件有哪些?
盗窃罪的量刑幅度根据盗窃行为的情节不同而有所区别。根据法条规定,盗窃罪有四个量刑幅度。第一幅度是盗窃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第二幅度是情节严重的盗窃行为,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三幅度是情节特别严重
-
拘役和有期徒刑的区别
-
聚众斗殴与寻衅滋事的区别及辨别方法
-
伪造公章和伪造印章罪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