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拘役 > 拘役在执行时有哪些内容

拘役在执行时有哪些内容

时间:2023-11-30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8571

拘役的内容及执行方式

1. 拘役期限

根据刑法规定,拘役的刑期为1个月至6个月,但数罪并罚情况下最高不超过1年。这一规定是为了确保拘役作为一种轻刑的特点得以保持,刑期既不能过长以至于与有期徒刑混淆,也不能过短以至于无法有效惩罚和改造犯罪分子,同时也要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的行政拘留作出区分。

2. 就近执行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将由公安机关在其所在地的县、市或市辖区设置的拘役所进行执行。如果没有拘役所,可以将其安置在公安机关的看守所进行执行。

3. 拘役期间的待遇

根据刑法规定,在拘役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每月有权回家一至两天,并且参加劳动的话,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执行机关应当重视对犯罪分子进行认罪服法、政治时事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同时根据犯罪分子的劳动表现和技术水平,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不同的是,拘役犯在劳动中并没有“同工同酬”的权利。此外,每月回家的天数应计入刑期。

4. 拘役刑期的计算

根据刑法规定,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即从犯罪分子实际执行拘役开始计算。对于已作出拘役判决但尚未交付公安机关执行的情况,不能算作判决执行之日,刑期计算也无法开始。同时,判决执行之前的羁押时间,每羁押一日折抵拘役刑期一日,即犯罪分子在判决执行之前被采取刑事拘留、逮捕等剥夺人身自由措施的,应当将羁押时间折抵为拘役刑期。

拘役的正确执行方式

拘役犯的刑期由公安机关执行,不需要将其送往监狱进行强制劳动改造,这主要是为了实现分管分教的目的,使其能够更好地纠正恶习,避免受到有期徒刑罪犯的恶性影响。在刑期执行期间,拘役犯每月有权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至两天,这不仅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自由和亲情的珍贵,从而更加自觉地反思自己的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加快了他们的改造进程。此外,这也体现了刑法的人性关怀和广泛的社会监督作用。

拘役犯虽然被剥夺了人身自由并接受强制劳动改造,但与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犯被剥夺自由强制劳动改造不同,主要体现在执行机关不是监狱,并且参加劳动的拘役犯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

拘役的刑期为一个月至六个月,但数罪并罚情况下不得超过一年。被判处拘役后,刑期从人民法院宣判之日起生效,但如果在宣判前被先行羁押,羁押时间将折抵为拘役刑期。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错误执行判决,能获得民事司法赔偿吗

    人民法院错误执行判决后,被执行人是否可以获得民事司法赔偿的问题。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被执行人因法院错误执行造成利益损失时,可申请司法赔偿。赔偿的情形包括执行未生效法律文书、超出生效范围执行、拖延执行导致财产流失等。

  •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包括上诉的方式、审理的方式以及审理结果等。第二审程序是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审理的法律程序,必须遵循一定步骤和方式。上诉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审理则包括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两种方式。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

  • 如何查询判刑情况

    如何查询判刑情况。依据相关规定,生效裁判文书可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查询途径包括向判决法院申请查询、到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及询问接收判决书的人等。同时,文章概述了刑事处罚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以人身罚为主,并对各种刑罚的特点进行了详细介

  • 醉驾拘役期间是否可以通信自由

    醉驾拘役期间被拘留者是否享有通信自由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被拘役者会失去通信自由的权利,不允许打电话等通信方式。文章还介绍了拘役的定义、期限、执行方式和特点,包括每月可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至两天等规定。法律依据为《刑法》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四条。

  • 审判监督程序的申诉与条件
  • 刑事拘留期限计算方法最新规定
  • 累犯是否可以判处拘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