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当受到刑事追究。根据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即可被定为交通肇事罪:
(1) 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 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 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 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 严重超载驾驶的;
(6) 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定义如下:
(1) 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
(2) 死亡6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且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的。
因此,开无牌照车撞死人的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罪中的刑事责任,介绍了在什么情况下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详细说明了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缓刑条件。文章明确了交通肇事罪的法律条款及适用条件,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相关法律责任。
取保候审与拘役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关系和适用。取保候审不属于刑事羁押措施,不能抵押刑期,而拘役是一种适用于犯罪性质较轻的刑罚,可用于抵押刑期。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被判处较轻刑罚、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的犯罪嫌疑人。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拘役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拘役的特征及其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的区别。拘役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短期自由刑,适用于罪行较轻需短期改造的罪犯。拘役具有明确的法律属性、适用对象、适用机关、法律依据等特征,与其他短期剥夺自由刑罚如刑事拘留、行政拘留等在性质、适用对象、适用机关等
监狱犯人死亡赔偿标准的规定和保外就医的相关内容。对于犯人死亡,监狱需立即通知家属、检察院和法院,并进行医疗鉴定。赔偿处理参照国家劳动保险规定。保外就医针对身患重病、身体残疾等情形,但罪行严重、自伤自残等情况则不准。解除保外就医情形包括疾病痊愈、骗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