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被判处有一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刑期在三个月以上,应当被送往监狱执行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将相关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其他执行机关。
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公安机关应依法将其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
对于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进行刑罚执行。
执行机关应当及时收押罪犯,并通知罪犯的家属。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执行期满后,执行机关应当发给释放证明书。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具备劳动能力,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劳动改造是强制性的,除非丧失劳动能力,否则必须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通过劳动,可以让罪犯认识自己的罪行,改掉懒惰的习惯,并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生产知识和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守法的公民。对于年老体弱或严重疾病,无法劳动的罪犯,不再安排劳动。
教育改造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教育指对罪犯进行法制、道德、形势、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教育;文化教育根据罪犯的情况,进行扫盲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等;职业技术教育根据监狱生产和罪犯释放后就业的需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罪犯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根据监狱法的规定,教育改造罪犯应遵循因人施教、分类教育、以理服人的原则,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狱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使罪犯认罪服法,改恶从善,成为守法的公民。
教唆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教唆犯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者未实施犯罪,教唆犯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此外,还介绍了故意伤害罪的刑法规定。
醉酒驾驶的刑罚种类及法律依据。醉酒驾驶最高刑罚为拘役,但也可能判处缓刑。根据《刑法》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并列举了几种具体情形。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特定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也将受到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按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
诈骗犯在监狱服刑过程中,积极表现,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减刑。(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在监狱服刑的职务犯罪分子,如果要进行假释的,需要满足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条件,经人民法院批准后,可以办理假释。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