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期徒刑是一种严厉的刑罚,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它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根据刑法规定,无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宣判之日起计算,不包括判决宣判前的羁押期。即使将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先行羁押的日期也不予折抵刑期。
无期徒刑是一种终身剥夺犯罪人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各国法学家对无期徒刑的存废存在不同意见。主张废除的认为,无期徒刑比死刑还残酷,使犯人对前途绝望,无法促使其改过自新。主张保留的认为,对于犯下重罪但不足以判处死刑的罪犯,判处无期徒刑是必要的。此外,刑法中规定的假释和减刑等制度为犯罪人提供了改过自新和争取出狱的机会。目前,少数国家如俄罗斯、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葡萄牙已废除了无期徒刑。中国刑法规定了无期徒刑,并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执行。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实行劳动改造。在服刑期间,如果犯罪人真诚悔改或表现出立功行为,可以减为有期徒刑,甚至在具备一定条件下可以假释,获得重新做人的机会。
无期徒刑是一种绝对宣告刑,即判决时明确确定应受无期徒刑的刑罚。而不定期刑是一种相对宣告刑,判决时只宣告罪名,不确定具体刑期,或只宣告刑期的最短和最长期限。根据犯罪人在监狱中的表现,决定何时释放。中国刑法没有采取不定期刑制度。
贪污受贿犯罪中的死刑缓刑是否可以减刑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贪污受贿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判处死缓后可减为无期徒刑,但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涉及公共财物,主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无期徒刑的减刑条件和限度。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能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悔改或立功等行为,可获得减刑。重大立功表现包括阻止他人犯罪、检举犯罪、发明创造、舍己救人和对抗自然灾害等。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有限制,如无期徒刑减
盗窃罪适用死刑的两种情形。一是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二是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但需注意,适用死刑应严格限制范围,若犯罪嫌疑人有自首、立功等情节,也可选择适用无期徒刑或在无期徒刑以下判处刑罚。
非法持有毒品的刑罚规定。根据不同情节,非法持有毒品者将面临不同的刑罚。情节较重者将面对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以罚金;情节较轻者则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同样处以罚金。此外,对于持有毒品的定义采取广义理解,包括暗藏、委托收藏、携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