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期徒刑是一种刑罚,由审判机关以判决的形式终身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并将其监禁于特定场所。对于无期徒刑的存废问题,不同国家的法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
主张废除无期徒刑的观点认为,无期徒刑比死刑更残酷,无法起到促使犯人改过自新的作用。他们认为,这种刑罚剥夺了犯人对未来的希望,使其无法获得改变的动力。
主张保留无期徒刑的观点认为,对于犯下重罪但不足以判处死刑的罪犯,判处无期徒刑是必要的。由于刑法规定了假释和减刑等制度,这给予了犯罪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和争取出狱的希望。
目前,少数国家如俄罗斯、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葡萄牙已经废除了无期徒刑。然而,中国刑法仍然规定了无期徒刑,并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将被监禁于监狱或其他劳动改造场所。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犯罪人,将实行劳动改造。在服刑期间,如果犯罪人真诚悔改或表现出立功行为,可以减为有期徒刑,甚至在具备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假释,重新获得自由。
无期徒刑与不定期刑是两种不同的刑罚制度。无期徒刑是一种绝对宣告刑,审判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的量刑幅度明确判决被告应受无期徒刑的刑罚。而不定期刑则是一种相对宣告刑,判决时只宣告罪名,而不宣告具体的刑期。不定期刑可以是绝对不定期刑,即没有宣告具体刑期,也可以是相对不定期刑,即只宣告刑期的最短期和最长期。具体的释放时间取决于犯罪人在监狱中的表现,由行刑人员决定。然而,中国刑法没有采取不定期刑的制度。
贪污受贿犯罪中的死刑缓刑是否可以减刑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贪污受贿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判处死缓后可减为无期徒刑,但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涉及公共财物,主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诈骗勒索罪的刑罚限度、立案标准以及财物的处置方式。诈骗勒索罪最高刑罚为有期徒刑十年以上或无期徒刑,不会被判处死刑。立案标准包括数额大小和各省制定具体数额标准。财物处置方面,明确权属的财物应归还被害人,无法确定归属的应上缴国库。使用诈骗财物的处置分为恶
盗窃罪适用死刑的两种情形。一是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二是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但需注意,适用死刑应严格限制范围,若犯罪嫌疑人有自首、立功等情节,也可选择适用无期徒刑或在无期徒刑以下判处刑罚。
非法持有毒品的刑罚规定。根据不同情节,非法持有毒品者将面临不同的刑罚。情节较重者将面对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以罚金;情节较轻者则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同样处以罚金。此外,对于持有毒品的定义采取广义理解,包括暗藏、委托收藏、携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