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夺政治权利有什么法律规定
时间:2024-05-25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2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相应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法律咨询:剥夺政治权利的法律规定
一、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权利: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包括国家机关中的任何职务)。
- 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仅限担任领导职务的权利)。
二、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
根据刑法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分为以下几种:
- 终身: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3年以上10年以下:
- 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2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相应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具备法定减刑条件的,将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也相应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 除上述两种情形外,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
相关法律知识:确定剥夺一定权力的内容
1.保留剥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政治权利的核心内容。在现代国家中,公民通过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来参与国家的管理和政治活动。
2.增加剥夺从事特定职业的权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定职业的多样化发展要求从业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职业道德和熟练的技术。为了防止犯罪人再次利用特定职业进行犯罪活动,可以剥夺其从事特定职业的权利。
剥夺从事特定职业的权利适用的条件包括:
- 适用对象必须是从事特定职业,并在其从事该特定职业过程中,利用该职业进行过故意犯罪或有重大过失犯罪的人。
- 剥夺的必要性:犯罪人不宜再从事该特定职业,需要综合考察以下因素:
- 犯罪人是否有因职业行为违法受过处罚。
- 犯罪人是否具备从事该职业的技能。
- 犯罪人的悔罪态度以及再犯的危险性。
建议在立法时明确规定剥夺从事特定职业的权利,如剥夺营业权、剥夺行医的权利、剥夺驾驶机动车辆的权利、剥夺办教育的权利。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私刻公章的法律责任及处罚
私刻公章的法律责任及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私刻公章行为将面临刑事责任的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等。为了防止私刻公章行为,应采取提高公章制作技术含量、严格控制监督公章制作单位数量、加大打击力度等措施。同时,通过完
-
刑事责任的处罚方式
刑事责任处罚方式中的刑罚,其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主要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附加刑则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等。除了刑罚,还有非刑罚处理方法如赔偿损失等。在适用刑法时,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要依法定罪处刑,且对任何人都应平等适用,
-
判无期徒刑是否剥夺选举权?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公民是否具有选举权的问题。文章指出,只有被同时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才无选举权,因此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公民仍具有选举权。文章还介绍了无期徒刑与其他刑罚的区别以及中国对选举权的法律保障。
-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时的查找和处理规定,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以及缓刑的撤销和处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
被判有期徒刑的人是否具有选举权
-
侮辱罪和诽谤罪的法律后果
-
判决剥夺政治权利三年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