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1997年刑法第54条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以下权利:
根据中国1996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期满后,执行机关应书面通知罪犯,并向相关群众公开宣布解除管制或恢复政治权利。
根据201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59条,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期满后,执行机关应书面通知罪犯及其所在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并向相关群众公开宣布恢复政治权利。
公安部1995年23号令《关于对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罪犯的监管规定》对剥夺政治权利罪犯的具体执行和管控作出了八项规定:
司法部2004年印发的《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第五条明确规定,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人员属于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12年制定下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32条,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司法行政机关配合公安机关,监督其遵守刑法第54条的规定,并及时掌握有关信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可以自愿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心理辅导、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活动。
关于在执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的刑期问题。姜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后又在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对于如何计算已执行和未执行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自刑满释放后至被拘留期间计算,另一种意见认为
不同刑罚情况下剥夺政治权利的计算与执行规定。对于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对于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情况,期限与管制期限相同;有期徒刑或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但不计入刑期;死刑或无期徒刑附加剥
刑法中管制刑期的计算方法。对于不同情况,管制刑期的起始计算点和持续时间有所不同。同时,涉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计算也有特定规定。在管制刑期执行期间,若犯罪人再犯罪或有漏罪未判,需依法移送处理。
剥夺政治权利的定义、适用方式及具体应用场景。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刑罚方法,剥夺犯罪人参与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的权利。其适用方式分为附加适用和独立适用。附加适用主要针对危害国家安全、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及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独立适用则适用于罪行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