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没收财产是对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进行部分或全部没收。没收财产的执行方式分为两种:部分没收财产和全部没收财产。对于全部没收财产的情况,需要预留一定数额的扶养费用。然而,刑法分则并未明确规定具体罪名下没收财产的方式,更没有具体数额的规定。这导致执行没收财产刑的操作空间较大,由审案法官根据具体案情自由裁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及时出台规范没收财产刑的相关司法解释。这些解释应明确没收部分财产和全部财产的法定依据,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没收部分财产,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于部分没收财产的情况,在判决文书中应明确具体的财产数额。对于全部没收财产的情况,在判决文书中应列明被没收全部财产的详细清单。通过这些规定,可以防止没收财产刑在司法实践中因过于随意而失去刑罚应有的严谨性。
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当前司法实践中关于由法院内部哪个机构负责执行没收财产刑的做法并不统一。有的地方由刑事审判庭负责执行,而有的地方则由执行庭负责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法院内部的专设执行机构主要负责执行民事、行政、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等民事、行政属性的裁判文书,以及有关部门行政处罚、处理和仲裁类文书。而刑事判决和裁定书不属于执行庭的业务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五十八条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和调解书中涉及财产内容需要执行的,由原审人民法院执行。附带民事判决中财产的执行,依照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办理。
因此,可以看出,单纯的刑事判决和裁定中的财产刑执行应由审理该案的法院的刑事审判庭负责执行。因此,将没收财产刑交由执行庭负责执行不符合这些司法解释的规定。然而,财产刑的执行必然涉及到执行财产时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流程,专门的执行机构在这方面比刑事审判机构更具优势,其执行效果可能更好。因此,可以考虑出台新的司法解释,明确由执行机构负责执行财产刑替代刑事审判机构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9、220条的规定,罚金和没收财产刑的执行机关都是人民法院。期满无故不缴纳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行政机关对被告人就同一事实已经处以罚款的,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应当予以折抵。对判处财产刑的犯罪分子,在本地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原判人民法院可
没收财产,属财产刑刑事处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没收财产,不得没收犯罪分子以外的其他人的财产,仅以犯罪分子个人的财产为限,包括犯罪人的债权等在内全部个人所有的财产。没收财产时,应充分清理犯罪人的债权,不致没收财产的刑事处罚不能执行或者不能全部执行,如
根据《刑法》第59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没收财产时,只能没收犯罪分子本人所有的一部分财产或全部财产。当没收犯罪分子的全部财产时,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抚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刑法》规定“并处”没收财产的犯罪,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判处主刑的同时,必须
我国《刑法》第六十条规定:“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王某向你借款2万元由此所生之债,从时间上看是在王某财产被没收以前形成,而其个人财产又被全部没收,该债务只能从没收财产中清偿,所以你可以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