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的财产罪,通常会对犯罪者进行没收财产的处罚。刑事处罚主要分为主刑和附加刑,其中附加刑包括人身刑和财产刑。没收财产是一种财产刑的形式,属于附加刑。
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没收财产作为一种附加刑,同时也属于财产刑。
没收财产处罚适用于危害国家安全罪和经济犯罪等情况。
1、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国家安全罪是适用没收财产刑的首要对象。根据刑法第113条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罪可并处没收财产。这是因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最严重的犯罪之一,仅处以主刑无法体现其与普通犯罪在量刑上的差异。附加没收财产刑可以更严厉地惩罚危害国家安全罪,并剥夺其犯罪的物质条件。
2、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和贪利性犯罪是没收财产刑的重要对象。情节严重的走私、伪造票证、伪造假币、抢劫、贪污等侵犯财产罪,以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犯罪、走私、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等犯罪,都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对这些犯罪分子适用没收财产,既是对其贪财图利行为的惩罚,也是剥夺他们继续进行犯罪活动的物质条件。
没收财产是指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没收的财产只能是属于犯罪分子本人所有的财产,包括其个人财物以及与他人共有财产中依法应有的份额。在判处没收财产时,不能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这是我国罪责自负不株连他人原则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没收财产与罚金、追缴非法所得、没收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财物是不同的。罚金是一种较轻的财产刑,适用于情节较轻的犯罪。而没收财产是一种较重的财产刑,适用于情节较重的犯罪。罚金是要求犯罪分子缴纳一定金额的金钱,而没收财产是剥夺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财产。
我国刑法中财产没收的法律规定。财产没收适用于国家安全罪和贪利性犯罪,目的是剥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经济基础。没收范围包括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并需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不得被没收。判决由人民法院执行,必要时可与公安机关合
期满无故不缴纳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人民法院查证属实后,可以裁定对原判决确定的罚金数额予以减少或者免除。行政机关对被告人就同一事实已经处以罚款的,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应当予以折抵。对判处财产刑的犯罪分子,在本地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原判人民法院可以委托
管制是属于刑事处罚措施的主刑之一,而附加刑主要是罚金、没收财产等的财产刑。第三十二条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二)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刑执行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六条 被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同时又承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