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29日,田*环的伯父田*元与中国**保险公司安阳分公司签订了一份99鸿-福终身保险合同,田*环为被保险人。合同约定被保险人生存保险金每三年领取一次,并规定投保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
2002年5月,田*环申请领取了第一个三年生存保险金。2000年10月11日,田*元与王*梅再婚。2003年8月,田*元去世。
2005年5月,田*环申请领取第二个三年生存保险金时,保险公司告知他保险合同已于2004年4月16日应王*梅的申请而解除,保险费已被王*梅领取。田*环要求保险公司继续履行保险合同但遭到拒绝,于是将保险公司和王*梅诉至法院。
田*环主张,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只有投保人有权解除合同,其他人无权擅自申请解除。王*梅以遗产继承人的身份申请解除,保险公司受理了这一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属于无效行为。田*环要求法院依法确认二被告的解除行为无效,并要求保险公司继续履行保险合同。
保险公司辩称,保险合同是田*元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并未约定投保人死亡后其继承人不能解除合同。被告的解除行为并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是有效的法律行为。
王*梅辩称,作为田*环伯父的配偶,她有权依照继承法的规定,对被继承人的遗产依法处置。解除保险合同的行为符合有关的法律规定,并未侵犯田*环的任何权益。
经法庭调查,法院判决确认二被告解除原告保险合同的行为无效,保险公司应自解除之日继续履行保险合同。宣判后,双方均未提出上诉。保险公司已向田*环兑付了第二个三年生存保险金。
根据民法通则第4条和合同法第6条的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保险合同对诚实信用的要求更为严格,要求在合同的各个阶段都要忠实守信、相互协作,不得滥用权利或规避义务。保险合同的解释应遵循字面解释方法,即忠于文字字面的含义。
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解除权的行使主体只能限定在投保人一人身上,而不应包括其他人。投保人死亡后,保险费虽属于遗产,但解除权不属于遗产的范畴。保险公司认为继承人可以解除合同的观点不符合法律规定。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法定可以解除合同的多种情形。包括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谎称或制造保险事故、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实、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未按期申请复效、保险标的转让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违反维护保险标的安全的义务、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以及保险标的发生部分损
保险代理人和投保人在保险合同中的权利与义务。保险代理人不能随时终止保险合同,而投保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解除合同。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需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否则保险人可能解除合同。同时,保险人在签发保险单时会做出一些约定,如未交清保费则不承担保险责任。此
交通事故后是否需要起诉保险公司才能获得赔付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只要符合保险合同规定,保险公司会履行理赔义务,不必起诉。争议处理可通过协商和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保险理赔的原则包括重合同、守信用、实事求是、主动迅速准确合理。
《保险法》规定的五种保险合同解除条件。包括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虚假索赔、未履行安全责任、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以及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等情况。投保人在签订保险合同后必须尽到应有的义务,否则可能面临保险人解除保险合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