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拆迁补偿协议是由房屋征收部门与被拆迁人签订的,拆迁公司无权与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协议。
根据本条例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
一旦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依法提起诉讼。
如果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无法达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房屋征收部门可报请市、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公告。
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补偿协议中规定的事项。
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签订拆迁协议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拆迁人,否则合同签订后可能无法履行。例如拆迁指挥部、拆迁办公室等机构没有法人资格,拆迁结束后解散,难以追究法律责任。
拆迁协议的细节对于没有经验的被拆迁人来说可能不清楚,因此合同的内容必须明确,以避免日后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
拆迁协议中必须明确的内容包括:
第一、补偿款的总金额和各项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特别是如果存在厂房出租情况,明确各项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尤为重要,以确定双方拆迁补偿款的份额。
第二、补偿款的支付时间和方式。
第三、安置房和安置土地的面积、具体位置和土地性质。地理位置决定土地的区位价值,土地性质决定土地的价值,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可能会引发纠纷。
第四、如果签订补充协议,补偿协议上的内容必须合法,不与主合同条款冲突,对主合同有重大改动的,必须明确约定以补偿协议约定为准。
尽管拆迁人通常会履行补偿条件,但在签订合同时,应预先约定违约责任,以督促拆迁人尽早履行合同。这也是为了防备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被征收人在签订补偿协议后应保留一份补偿协议原件的重要性。保留原件能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征收方可能的篡改和侵害。此外,若后期发生诉讼,原件可作为有效证据。文章还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拆迁协议可以被确认为无效的情形。这些情况包括:拆迁人未办理相关手续、拆迁人与非被拆迁人签订协议、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代理人超越权限或无代理权签订协议、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协议、以及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的协议。此外,如果拆
如何审查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在签订协议时,需要明确违约责任和合同履行程序,并注意避免先行拆迁设备和厂房而后变更项目规划导致损失的情况。审查合同应注意是否存在不利因素和不公平条款,特别是付款条件。此外,办理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时,需注意房屋产权人已死亡的情况
模拟拆迁中的法律问题。在模拟拆迁过程中存在透明度和拆迁主体的问题,部分居民可能在不了解情况下被迫签署协议。拆迁补偿协议也存在多种无效情形,如拆迁人不具备权利能力、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在协商拆迁安置补偿事宜时,应遵守国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