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拆迁补偿协议是由房屋征收部门与被拆迁人签订的,拆迁公司无权与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协议。
根据本条例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
一旦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依法提起诉讼。
如果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无法达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房屋征收部门可报请市、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公告。
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补偿协议中规定的事项。
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签订拆迁协议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拆迁人,否则合同签订后可能无法履行。例如拆迁指挥部、拆迁办公室等机构没有法人资格,拆迁结束后解散,难以追究法律责任。
拆迁协议的细节对于没有经验的被拆迁人来说可能不清楚,因此合同的内容必须明确,以避免日后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
拆迁协议中必须明确的内容包括:
第一、补偿款的总金额和各项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特别是如果存在厂房出租情况,明确各项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尤为重要,以确定双方拆迁补偿款的份额。
第二、补偿款的支付时间和方式。
第三、安置房和安置土地的面积、具体位置和土地性质。地理位置决定土地的区位价值,土地性质决定土地的价值,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可能会引发纠纷。
第四、如果签订补充协议,补偿协议上的内容必须合法,不与主合同条款冲突,对主合同有重大改动的,必须明确约定以补偿协议约定为准。
尽管拆迁人通常会履行补偿条件,但在签订合同时,应预先约定违约责任,以督促拆迁人尽早履行合同。这也是为了防备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拆迁补偿协商不一致时的法律诉讼程序。当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无法达成一致时,将报请政府作出决定并公告。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欺诈胁迫等情况下可撤销或变更。
应对房屋拆迁纠纷的不同处理方式。首先,当拆迁双方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可以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如不满裁决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其次,在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如发生纠纷,应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解决。若采取仲裁方式,需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
拆迁安置协议的细节内容。甲方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乙方是拥有**路**公司住宅楼的房产所有者。因甲方拆除旧建筑并新建高层建筑,乙方需进行房屋拆迁并就地安置。协议包括房屋现状描述、产权处置、还房面积及价格调整、车位安置、装璜费用、过渡期限、产权证
村委会盖章的拆迁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协议内容、村委会权限、签订程序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店面拆迁租客是否有赔偿的问题,这取决于租赁合同、租客投入、拆迁政策等。另外,还提及了房屋征收补偿服务中心的待遇情况,包括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