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次盗窃的财物价值都没有达到普通盗窃罪所要求的“数额较大”标准。这是多次盗窃的重要特征。如果有一次达到这个标准,就解决了定罪的问题,也就不会存在多次盗窃的问题。
2. 多次盗窃的累计数额可以达到数额较大,但不要求必须达到这个标准。多次盗窃考量的是行为人盗窃的习性和主观恶性,反映的是其持续的违法行为。尽管每一次都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累计数额也不要求必须达到,但并不排除累计数额达到数额较大的可能。
3. 多次盗窃在盗窃罪评价顺序中属于兜底类型。盗窃罪分为五种类型,包括数额型盗窃罪、入户盗窃、扒窃和携带凶器盗窃。在考量是否构成多次盗窃时,首先要确定是否构成普通盗窃罪。如果满足数额较大标准,定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不能构成普通盗窃罪,则按照入户盗窃、扒窃和携带凶器盗窃的顺序进行考量。只有在以上四种类型都不能成立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是否构成多次盗窃。
因此,多次盗窃中的每次盗窃行为是除了数额较大、入户盗窃、扒窃和携带凶器盗窃以外的一般违法行为。多次盗窃之所以入罪,正是因为由多次一般违法行为的量变转化为质变。
4. 盗窃未遂不影响多次盗窃的认定。多次盗窃反映的是由于盗窃成性而对社会的危害,而不以是否既遂为评判标准。这是学界的共识。此外,多次盗窃还包括两年内因盗窃受过的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
关于特殊盗窃行为的法律规定。对于偷亲属财物,得到谅解则不追究刑事责任;盗窃文物将根据文物等级严厉惩罚;偷开机动车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单位组织盗窃将追究组织者、指使者和直接实施者的刑事责任。
刑事犯罪案件中的数罪并罚原则。当犯罪分子构成累犯并涉及多个罪名时,法院会进行数罪并罚,并在刑期基础上加重处罚。累犯的认定条件包括前罪受过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在赦免后一定时间内再次犯罪,且后罪为故意犯罪。
电信诈骗罪和盗窃罪的区别。我国刑法中将电信诈骗罪归为诈骗罪的范畴,两者主观要件相同,但行为表现不同。诈骗罪通过欺骗手段,而盗窃罪则是偷盗行为。文章还介绍了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和客体的概念及在两种犯罪中的体现,并说明了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刑罚。
我国刑法中关于累犯前罪执行完毕是否包含附加刑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只有当主刑和附加刑都执行完毕时,才能计算时间。同时,文章还涉及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的情况,以及特定犯罪无论何时再犯都被视为累犯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