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公告发布后,拆迁人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拆迁期限内与被拆迁人就补偿、安置等问题进行协商,并签订书面协议。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一经依法订立,即产生法律效力,各方当事人均有责任履行。拆迁人应根据协议对被拆迁人和房屋承租人进行补偿和安置,而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则应在协议约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拆迁人应及时在批准的范围内和期限内实施拆迁。
拆迁协议中必须明确的内容包括:
根据国务院《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如果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当事人可以申请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进行裁决。如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被拆迁人的,裁决由同级人民政府进行。裁决应在收到申请后的30天内作出。如果当事人对裁决不满意,可以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的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拆迁人已根据本条例规定对被拆迁人提供了货币补偿或提供了拆迁安置用房、周转用房,则诉讼期间不会停止拆迁的执行。根据该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如果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进行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强制拆迁。换句话说,当事人的申诉期间不会影响强制拆迁。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2条的规定,如果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违法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受害人有权依据该法取得国家赔偿。国家赔偿由法定的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该法第4条还规定,如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政府职权时侵犯了财产权的情况之一,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
拆迁补偿协商不一致时的法律诉讼程序。当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无法达成一致时,将报请政府作出决定并公告。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欺诈胁迫等情况下可撤销或变更。
应对房屋拆迁纠纷的不同处理方式。首先,当拆迁双方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可以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如不满裁决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其次,在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如发生纠纷,应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解决。若采取仲裁方式,需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
村委会盖章的拆迁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协议内容、村委会权限、签订程序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店面拆迁租客是否有赔偿的问题,这取决于租赁合同、租客投入、拆迁政策等。另外,还提及了房屋征收补偿服务中心的待遇情况,包括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
当政府不履行房屋拆迁协议时,被拆迁者可以采取的措施。被拆迁者可以通过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或协商解决方案来应对。在签署拆迁协议过程中,被拆迁者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范,包括采用标准化协议文本、明确关键内容、及时备案和办理公证等。若政府违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