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第65条的规定,对于累犯应当采取从重处罚的原则。累犯的刑事责任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无论是一般累犯还是特别累犯,都必须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相对较重的刑罚,即适用较重的刑种或较长的刑期。
从重处罚是相对于不构成累犯而言的。也就是说,对于累犯的从重处罚,参照的标准是在不构成累犯时应承担的刑事责任。有学者认为,应以不构成累犯的初犯或其他犯罪人为从重处罚的参照标准。具体而言,当累犯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与某一不构成累犯者实施的犯罪行为在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基本相似的条件下,应比照对不构成累犯者应判处的刑罚再予以从重处罚。然而,由于犯罪人和所犯罪行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这种横向比较并不能真正实现公平。
从重处罚必须根据累犯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来确定刑罚,并不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
哪些罪犯不适用缓刑和死缓能否减为有期徒刑的问题。对于未成年、老年和身体有残疾的罪犯,符合一定条件可以适用假释。死缓减为有期徒刑后,符合条件的罪犯也可以假释。但假释的罪犯一般不得减刑,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同时,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方可考虑假释。
《刑法》关于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后是否构成累犯的规定。一般来说,五年后不构成累犯,但特定犯罪无论何时再次实施都会构成累犯。文章还介绍了累犯与再犯的区别,包括前罪与后罪的性质、刑罚要求以及时间限制等方面。
无期徒刑的减刑条件和限度。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如能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悔改或立功等行为,可获得减刑。重大立功表现包括阻止他人犯罪、检举犯罪、发明创造、舍己救人和对抗自然灾害等。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有限制,如无期徒刑减
盗墓罪的减刑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如能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表现出悔罪态度或立功,可获得减刑机会。犯盗掘罪且具备重大立功表现者,应当减刑。但犯罪情节严重,如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