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谅解书在累犯案件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它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达成受害人与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关于刑事案件结果的和解。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一方通常会出具这种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谅解书的内容在公诉阶段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其目的是为了在刑法上起到减轻从轻的效力。
刑事谅解书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出具谅解书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犯罪嫌疑人的处罚,有时可以使犯罪嫌疑人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因此,谅解书是受害人向犯罪嫌疑人的家属开具的。一般情况下,由承办律师代为犯罪嫌疑人具体办理。然而,如果情节较轻微,无需聘请律师,可以参照本谅解书的格式,自行起草谅解书。在谅解书中,应明确赔偿受害人所遭受的伤害,并达成协议并实际进行赔偿。如果没有给受害人造成伤害,则无需在谅解书中表述该部分内容。然而,谅解书的重点是要清楚表达受害人已经谅解,并请求免于追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中关于累犯前罪执行完毕是否包含附加刑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只有当主刑和附加刑都执行完毕时,才能计算时间。同时,文章还涉及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的情况,以及特定犯罪无论何时再犯都被视为累犯的规定。
关于谅解书的赔偿金额确定的相关法律规定。在公诉案件中,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真诚悔罪并通过赔偿、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双方可进行和解。赔偿金额由双方协商或司法机关调解确定,考虑案件具体情况、损失程度和当事人谅解程度等因素。适用于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
犯罪中止后涉及谅解书的判决方式。在刑事诉讼中,当被告人获得被害人及家属谅解时,可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从宽处罚或缓刑判决。公安机关可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建议,检察院也可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建议或决定不起诉。法院则依法对被告人进行从宽处罚。
我国刑法中关于缓刑与累犯的问题。根据规定,只有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分子才可能构成累犯,而缓刑则不构成累犯。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其累犯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此外,还特别介绍了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特别累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