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协议书一般由省、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统一印制,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拆迁协议书签订后,必须送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备案,并可向公证机关办理公证。在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时,代管人为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补偿、安置协议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应当办理证据保全。同时,被拆迁人应将原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或者使用证明交给拆迁人,由拆迁人交房地产权属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拆迁协议书的签订是房屋拆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果协议不够严谨,拆迁户通过努力争取的合法补偿可能会因协议不严谨而失去。因此,在签订协议时,拆迁户应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拆迁户在签订协议时,除了签订格式合同外,还应增加必要的补充条款来保护自身权益。根据不同的补偿方式,补充条款的内容有所区别。
对于货币补偿方式,除了签订格式合同外,还应增加补充条款来约定补偿款的支付时间和违约责任。例如,约定开发商必须在指定日期前一次性支付补偿款,逾期支付需支付违约金。
对于产权人回迁安置方式,除了签订格式合同外,还应增加补充条款来约定回迁房屋的尺寸、回迁日的确认、违约责任等。补充条款的目的是保障拆迁户能按照协议约定的标准和时间回迁。
对于承租人回迁安置方式,除了参照产权人回迁安置协议的签订外,还应增加补充条款来约定出租人和租金、租住期限等重要内容。这些条款的增加能够保护承租人的权益,避免出现租金上涨和被赶出的情况。
在签订拆迁协议书时,千万不要增加模糊的条款,而是应明确约定各方的权责,并及时到房管部门备案。
被征收人在收到征收补偿决定书后的应对措施。如对被征收人对决定书有异议,可在规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补偿决定需公平,包括与补偿协议相关事项。若被征收人不满意,可依法申请复议。拆迁中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范围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费用损失,如设备搬迁
拆迁安置房买卖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包括家庭成员内部分配异议、无产权拆迁安置房产权证办理问题、房价变动对交易的影响以及房屋被债权人查封的风险。购房者在签订协议前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风险并谨慎决策。
无证房屋拆迁补偿比有证房屋低的问题。对于无房产证的合法建筑,如果当事人对补偿不满意,可以选择不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并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文章还介绍了拆迁补偿协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无效判定规则。
中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和土地出让金的收取标准。出让方式包括协议、招标和拍卖,其中协议出让存在非法低价出让的风险。土地出让金的收取标准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包括个人住房土地使用权转让、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房转让、拆迁安置房转让以及工业用地补办出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