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协议书一般由省、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统一印制,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拆迁协议书签订后,必须送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备案,并可向公证机关办理公证。在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时,代管人为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补偿、安置协议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应当办理证据保全。同时,被拆迁人应将原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或者使用证明交给拆迁人,由拆迁人交房地产权属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拆迁协议书的签订是房屋拆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果协议不够严谨,拆迁户通过努力争取的合法补偿可能会因协议不严谨而失去。因此,在签订协议时,拆迁户应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拆迁户在签订协议时,除了签订格式合同外,还应增加必要的补充条款来保护自身权益。根据不同的补偿方式,补充条款的内容有所区别。
对于货币补偿方式,除了签订格式合同外,还应增加补充条款来约定补偿款的支付时间和违约责任。例如,约定开发商必须在指定日期前一次性支付补偿款,逾期支付需支付违约金。
对于产权人回迁安置方式,除了签订格式合同外,还应增加补充条款来约定回迁房屋的尺寸、回迁日的确认、违约责任等。补充条款的目的是保障拆迁户能按照协议约定的标准和时间回迁。
对于承租人回迁安置方式,除了参照产权人回迁安置协议的签订外,还应增加补充条款来约定出租人和租金、租住期限等重要内容。这些条款的增加能够保护承租人的权益,避免出现租金上涨和被赶出的情况。
在签订拆迁协议书时,千万不要增加模糊的条款,而是应明确约定各方的权责,并及时到房管部门备案。
被征收人在签订补偿协议后应保留一份补偿协议原件的重要性。保留原件能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征收方可能的篡改和侵害。此外,若后期发生诉讼,原件可作为有效证据。文章还提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
拆迁协议可以被确认为无效的情形。这些情况包括:拆迁人未办理相关手续、拆迁人与非被拆迁人签订协议、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代理人超越权限或无代理权签订协议、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协议、以及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签订的协议。此外,如果拆
如何审查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在签订协议时,需要明确违约责任和合同履行程序,并注意避免先行拆迁设备和厂房而后变更项目规划导致损失的情况。审查合同应注意是否存在不利因素和不公平条款,特别是付款条件。此外,办理房屋拆迁协议公证时,需注意房屋产权人已死亡的情况
模拟拆迁中的法律问题。在模拟拆迁过程中存在透明度和拆迁主体的问题,部分居民可能在不了解情况下被迫签署协议。拆迁补偿协议也存在多种无效情形,如拆迁人不具备权利能力、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在协商拆迁安置补偿事宜时,应遵守国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