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协议书一般由省、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统一印制,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拆迁协议书签订后,必须送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备案,并可向公证机关办理公证。在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时,代管人为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补偿、安置协议必须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应当办理证据保全。同时,被拆迁人应将原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或者使用证明交给拆迁人,由拆迁人交房地产权属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拆迁协议书的签订是房屋拆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果协议不够严谨,拆迁户通过努力争取的合法补偿可能会因协议不严谨而失去。因此,在签订协议时,拆迁户应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拆迁户在签订协议时,除了签订格式合同外,还应增加必要的补充条款来保护自身权益。根据不同的补偿方式,补充条款的内容有所区别。
对于货币补偿方式,除了签订格式合同外,还应增加补充条款来约定补偿款的支付时间和违约责任。例如,约定开发商必须在指定日期前一次性支付补偿款,逾期支付需支付违约金。
对于产权人回迁安置方式,除了签订格式合同外,还应增加补充条款来约定回迁房屋的尺寸、回迁日的确认、违约责任等。补充条款的目的是保障拆迁户能按照协议约定的标准和时间回迁。
对于承租人回迁安置方式,除了参照产权人回迁安置协议的签订外,还应增加补充条款来约定出租人和租金、租住期限等重要内容。这些条款的增加能够保护承租人的权益,避免出现租金上涨和被赶出的情况。
在签订拆迁协议书时,千万不要增加模糊的条款,而是应明确约定各方的权责,并及时到房管部门备案。
拆迁补偿协商不一致时的法律诉讼程序。当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无法达成一致时,将报请政府作出决定并公告。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欺诈胁迫等情况下可撤销或变更。
应对房屋拆迁纠纷的不同处理方式。首先,当拆迁双方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可以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如不满裁决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其次,在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如发生纠纷,应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解决。若采取仲裁方式,需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
村委会盖章的拆迁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协议内容、村委会权限、签订程序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店面拆迁租客是否有赔偿的问题,这取决于租赁合同、租客投入、拆迁政策等。另外,还提及了房屋征收补偿服务中心的待遇情况,包括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
当政府不履行房屋拆迁协议时,被拆迁者可以采取的措施。被拆迁者可以通过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或协商解决方案来应对。在签署拆迁协议过程中,被拆迁者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范,包括采用标准化协议文本、明确关键内容、及时备案和办理公证等。若政府违约,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