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是指犯罪分子主动向司法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可以减轻或者免除犯罪分子的处罚。然而,并非所有自首的犯罪分子都能得到从轻处罚,因为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处罚,而不是必须从轻处罚。
我国刑法对自首的规定是相对从宽的,即“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犯罪后自首的犯罪分子,应予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然而,如果犯罪行为的后果极其严重,即使有自首情节,但是将自首情节放到整个犯罪情节中考察,不足以成为犯罪分子从轻处罚的依据,则不会得到从轻处罚。
自首量刑的一般原则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量刑。犯罪人投案自首可以使其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社会的持续状态结束,但是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并不会因自首而消灭。因此,在决定对自首的犯罪分子量刑时,审判人员必须以其犯罪事实为主要根据。
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首先根据自首者的罪行轻重,参照相关法律,拟定一个刑罚幅度。然后,结合自首的从宽情节,把握好度,做到严宽适度,不偏不纵。
在量刑时,需要具体考虑自首者的情况,主要包括:
(1) 自首的时间:犯罪人投案自首的时间早晚,说明其悔悟时间的早晚,同时也说明了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的持续状态长短。
(2) 自首的原因及动机:犯罪人犯罪后的认罪、悔罪、悔改心理是自首动机的三大要素。如果犯罪人在悔罪态度良好的情况下投案自首,也说明了其悔悟的程度,在量刑时应予以考虑。
(3) 交待罪行的情况:交待罪行是否彻底、是否主动,也说明了投案者是否真心悔悟。
(4) 犯罪分子有无主动表现:审判人员在量刑时也要注意犯罪分子是否有其他主动表现。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对于犯罪较轻的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但是,对于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等情况,不应从宽处罚。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监视居住与刑期折抵的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每天监视居住可折抵刑期;被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的,每两天监视居住可折抵一天。被监视居住者需遵守多项规定,如未经批准不得离开住处、不得与他人通信等。违规情节严重者可被逮捕或
退休公务员在判缓刑期间是否享有退休金待遇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退休公务员在缓刑期间可以继续享受原有的退休待遇,但涉及不同刑罚的退休人员待遇有所不同。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罚的退休人员,在服刑期间基本养老金停发,期满后可按标准继续领取。而判管
刑法中管制刑期的计算方法。对于不同情况,管制刑期的起始计算点和持续时间有所不同。同时,涉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计算也有特定规定。在管制刑期执行期间,若犯罪人再犯罪或有漏罪未判,需依法移送处理。
中国法律对假释期限的限制。对于被判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考验期限为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对于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考验期限则依照特定规定。同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受执行刑期的限制进行假释,如罪犯有重大发明创造、基本丧失活动能力、具备专门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