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节属于投案自首,单位犯罪如何认定自首
时间:2024-05-20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以下就是手心律师网为你整理的关于“属于投案自首的情节和单位犯罪自首的认定”的相关资料。
投案自首的情节认定及单位犯罪的自首
自首的情节认定
根据刑法的规定,以下情况可被认定为自首:
- 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属于一般自首。
-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属于特别自首或准自首。
-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与已掌握或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的罪行,属于特别自首或准自首。
单位自首的认定
根据刑法第67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单位自首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自动投案:犯罪单位在实施犯罪后至归案前,出于集体意志主动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该单位实施了特定的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并最终接受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和审判。犯罪单位的投案行为必须由其中的自然人完成,并代表犯罪单位投案。
- 如实供述单位的罪行:参与实施单位犯罪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后,必须如实供述单位的全部罪行和其自身所实施的罪行,包括其他参与者的罪行。如实供述罪行反映了单位和相关涉案人员对犯罪的态度,为司法机关追究罪行提供了客观事实根据,符合自首制度的立法精神。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及刑罚
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刑罚以及认定要素。个人集资诈骗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即属追诉标准,单位集资诈骗数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也应当立案侦查。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非法集资数额认定及刑罚方面,个人和单位不同数额区间有不同的定
-
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和相关规定。自动投案必须在犯罪嫌疑人尚未归案前进行,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犯罪较轻者可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
-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首先,文章阐述了自首的认定标准和从宽处罚的原则。其次,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处罚,包括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和保险赔偿问题。再次,描述了肇事逃逸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律处理。最后,针对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情况,文章指出将根据
-
虚假出资的法律定义和行为特征
虚假出资的法律定义和行为特征。虚假出资是公司与股东间的一种违法行为,涉及未实际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所有权,骗取公司登记。单位虚假出资指单位股东未支付对价取得股权。虚假出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若造成公司或债权人损失则犯罪成立。虚假出资的认定包括未
-
挪用公款罪数额巨大标准是多少
-
高利贷是敲诈勒索吗?
-
单位犯罪是否实行双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