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自首 > 双规期间的交待能否认定为自首

双规期间的交待能否认定为自首

时间:2024-01-21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1501

双规期间的交待与自首的关系

自首的定义和分类

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自首可以分为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一般自首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自动投案,二是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特别自首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被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二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自首的法定从轻情节

自首是一种法定从轻情节,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因而,从法律的规定来看,投案的对象一般应当是指向司法机关,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向其他国家机关和有关基层组织、所在单位投案也同样允许;犯罪分子作出供述的对象应当是向司法机关,因为只有司法机关才有查缉犯罪的权力,并且只有向司法机关作出的供述才能被当作有效的证据使用;强制措施是指的司法机关依法采取的拘留、逮捕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

双规与刑事强制措施的区别

双规是指纪检监察机关针对违纪违法的人员采取的一种纪律或行政措施,而刑事强制措施是由司法机关针对涉嫌犯罪的人员采取的措施。由于双规与刑事强制措施属于不同性质的措施,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涉嫌犯罪的人员向纪检监察机关的投案和如实供述等同于自首。

双规期间的交待行为是否构成自首的判断标准

要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交待的行为是否构成自首,不能拘泥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哪个机关投案或交待犯罪事实,关键要看这种投案和交待的行为是否符合自首的立法本意,并要与其进入司法程序和在司法机关的表现联系起来。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情形可以被认定为自首: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投案并如实交待自己的犯罪事实,并在向司法机关供述时没有推翻其在纪检监察机关的交待,并且没有逃跑等行为,愿意置于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接受审判。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双规”期间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交待了纪检监察机关尚未掌握的犯罪事实,并在向司法机关供述时没有推翻其在纪检监察机关的交待,并且没有逃跑等行为,愿意置于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接受审判。
  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动被“双规”后,如实向纪检监察机关交待纪检监察机关已经掌握的问题,并且在“双规”期间不逃跑,接受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最终接受审判。
  4.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投案或被动被“双规”并如实交待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或在被“双规”期间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交待了纪检监察机关尚未掌握的犯罪事实,但在“双规”期间或移交司法机关期间或在司法机关控制后逃跑的。如果其逃跑后又能主动向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投案,并不推翻先前向纪检监察机关的交待,其行为仍然符合“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要件,可以认定是自首。

然而,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双规”期间推翻了其在纪检监察机关的交待,或在移交司法机关后推翻了先前向纪检监察机关交待的事实,这种行为不能视为自首,因为其先前的交待不是向司法机关的供述,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并且反映其并不是真心悔改,因此不宜认定其行为是自首。

什么是双规

双规的定义

双规是指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党员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纪检监察机关指定地点、指定时间内交待问题的一种组织措施。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组织和个人都有提供证据的义务。调查组有权按照规定程序,采取以下措施调查取证,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不得拒绝和阻挠。其中,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双规与自首的区别

双规与刑事强制措施属于不同性质的措施,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涉嫌犯罪的人员向纪检监察机关的投案和如实供述等同于自首。在双规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纪检监察机关投案、交待的行为能否认定为自首,需要根据其行为是否符合自首的立法本意以及是否反映了悔改之意、人身危险性的降低、节省了司法资源和提高了司法效率等因素进行判断。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值班律师的出庭问题

    我国基层法院值班律师的法律定位和职能问题。值班律师通常由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驻,为司法实践提供重要支持,但其法律定位不清晰、职能不明确,导致在法律援助方面的作用不够充分。值班律师依法履行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帮助等职责,但不提供出庭辩护服务。符合法律援助

  • 医疗过错行为的法律责任

    医疗过错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医疗过错行为在诊疗阶段和病历记载中的常见违规行为以及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常见违规行为。并讨论了如何确定医疗过错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医疗过失行为的参与度是确定损害赔偿责

  • 《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指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司法实践中逐渐被边缘化。条例关于赔偿责任的规定将不再作为审判依据,关于不属于医疗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将失去意义,医学会鉴定体制也面临巨大考验。同时,侵权责任法也可能加剧医疗纠纷,患方承担举

  • 提高案件结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法院系统为提高案件结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发放债权凭证的方式结案,确立再申请执行制度,并督促被执行人及时履行债务,以保护当事人权益。浙江法院系统实践债权凭证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 死刑复核程序的程序设计和实践运作
  • 行贿人被索贿后行贿违法吗
  • 职务侵占投案自首减刑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