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谢先生是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车辆厂的退休工人,在未被拆迁前,他与老伴和儿子一家共五口居住在丰台区苇子坑的一处平房,房屋建筑面积近150平方米。2009年4月,因为要建设地铁4号线宋家庄停车场,丰台区建委应北京市**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请,颁发了《房屋拆迁许可证》,谢先生家正好在拆迁范围之内。拆迁实施单位为**鑫鸿运拆迁服务有限公司。
谢先生的儿子说,此后,拆迁公司多次跟他家谈拆迁补偿一事,但因为他们认为给的补偿根本不够另外买房,双方一直没有谈拢。没想到,2010年4月8日上午,他们一家人被南苑乡政府组织的一群不明人员强行拖出家门,这伙人随即在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将他家房屋强制拆除。房子被强拆后,谢先生一家不但没有得到补偿款,连周转安置费也没拿到,一家人只能暂时寄住在亲戚家。
因认为南苑乡政府的行为严重超越了法律授予的行政权限,涉嫌滥用行政权力,侵害了自己利益,谢先生将南苑乡政府告上法庭,请求法院确认南苑乡政府的强拆行为违法,并承担诉讼费。
【法律解读】
强拆被判行政违法
庭审中,南苑乡政府称,对谢先生家房屋实施强拆的主体并不是他们,而是北京市**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事发当天,乡政府只是对谢先生家的房屋拆除工作进行协助,负责维护治安和秩序,没有实施具体的拆除行为,乡政府请求法院驳回谢先生的诉讼请求。但对上述说法,南苑乡政府未出示任何证据。
法院在审理中查明,强拆当天上午,丰台东铁匠营派出所曾接到谢先生报警,民警到场后发现是拆迁纠纷。根据派出所民警对南苑乡政府武装部部长王某的询问笔录显示,王某称他是南苑乡政府在地铁亦庄线、亦庄线车辆段帮拆工作的总指挥,帮拆工作的方案及具体安排,都是在南苑乡政府组织的协调会上确定的。另一名**鑫鸿运拆迁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代某也承认,当天对谢先生家房屋进行拆除,是由南苑乡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的帮拆。
同年4月23日,东铁匠营派出所以乡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协助拆除为由,认为谢先生的报案不符合刑事立案标准,决定不予立案。
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虽然该条例在今年1月21日被废止,但谢先生家房屋被拆迁发生在之前,应遵照执行。
综合现有证据可以认定,南苑乡政府在谢先生还没有与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也未就该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进行裁决的情况下,就组织相关部门对谢家实施了强制拆除。而南苑乡政府并不具有强制拆迁的职权,因此该单位组织相关部门实施的拆除行为超越了其职权范围,属违法行政行为。南苑乡政府作为组织者,对被诉拆除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院据此判决,南苑乡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将谢先生家房屋强制拆除的行为违法;案件受理费由南苑乡政府负担。此判决目前已生效。
拆迁补偿协商不一致时的法律诉讼程序。当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无法达成一致时,将报请政府作出决定并公告。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可提起行政诉讼。同时,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欺诈胁迫等情况下可撤销或变更。
应对房屋拆迁纠纷的不同处理方式。首先,当拆迁双方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可以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裁决,如不满裁决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其次,在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如发生纠纷,应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解决。若采取仲裁方式,需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
拆迁安置协议的细节内容。甲方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乙方是拥有**路**公司住宅楼的房产所有者。因甲方拆除旧建筑并新建高层建筑,乙方需进行房屋拆迁并就地安置。协议包括房屋现状描述、产权处置、还房面积及价格调整、车位安置、装璜费用、过渡期限、产权证
村委会盖章的拆迁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协议内容、村委会权限、签订程序等。同时,文章还涉及店面拆迁租客是否有赔偿的问题,这取决于租赁合同、租客投入、拆迁政策等。另外,还提及了房屋征收补偿服务中心的待遇情况,包括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