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被告人张某协助公安机关抓获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同案犯陈某,并不构成立功。他们认为,陈某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不具有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也未对其进行刑事处理。既然陈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那么被告人的协助行为也不符合立功的情节。
另有人认为,被告人张某的协助行为构成立功。他们认为,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是构成立功的表现之一。并不要求该嫌疑人必须构成犯罪,只要实施了协助行为,帮助司法机关抓捕该犯罪嫌疑人,就可以认定被告人的协助行为构成立功。
本文支持第二种观点,主要有以下理由:
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并不意味着该嫌疑人必定会被定罪量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包括同案犯)被认定为立功的一种表现。根据该条文的具体内容,被抓获的人被定性为犯罪嫌疑,而非罪犯。因此,只要被告人实施了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就可以认定被告人的协助行为构成立功。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第六条的规定,被告人检举揭发或者协助抓获的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但因法定事由不追究刑事责任、不起诉、终止审理的,不影响对被告人立功表现的认定。结合刑事诉讼法,可以得知,虽然协助抓获的人不具备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但不以其构成犯罪为要件,仍可以认定协助行为人构成立功。这主要在于鼓励他人立功的精神。虽然不具刑事责任的人与免于追究责任的人在行为危害程度和犯罪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协助行为的认定仍符合司法解释的精神。
我国刑法设立立功制度的目的不仅在于为犯罪分子提供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促进犯罪分子悔过自新,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犯罪、抓捕犯罪分子并使其尽早受到惩罚,有效地预防犯罪。在本案中,被告人张某协助司法机关抓获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同案犯陈某,不仅表现出了悔过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查清犯罪事实,预防陈某再次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使其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认定张某构成立功符合立功制度的初衷,方便司法实务操作,更重要的是鼓励更多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能够主动协助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让犯罪行为尽早受到法律制裁。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伪造犯罪嫌疑人立功材料造成假立功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相关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具体处罚措施包括徇私枉法罪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最高可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适用范围。它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解决涉及民事权益的争议的方式,法律适用上除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刑事司法解释的规定外,还适用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其范围包括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和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的物质损失。被告人的赔偿情况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轻或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投案自首体现了悔罪态度和接受法律制裁
刑事案件在公诉科中如何变更强制措施以及提起公诉的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公诉科负责审查并决定是否提起公诉。提起公诉的条件包括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凿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