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立功 > 高人民法院关于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高人民法院关于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时间:2024-01-02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1831

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8]8号

关于自首和立功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为了准确界定自首和立功,以及对具有自首或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进行刑罚适用,现就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进行解释:

第一条 自首

(一)自动投案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现或未受到讯问、强制措施时,主动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投案。

自动投案的情况包括:

  • 犯罪嫌疑人向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其他相关负责人投案;
  • 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为减轻犯罪后果而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方式投案;
  • 犯罪嫌疑人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
  • 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
  • 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

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二)如实供述

如实供述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如果犯有多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部分犯罪,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除了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外,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第二条 立功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以立功论。

第三条 自首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伪造犯罪嫌疑人立功材料造成假立功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相关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具体处罚措施包括徇私枉法罪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最高可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的具体内容。其中涵盖了自动投案的具体认定、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立功线索来源的认定、协助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认定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自首和立功的被告人的处罚,文章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 重大立功表现量刑标准的界定

    重大立功表现的定义及量刑标准的界定。犯罪分子通过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阻止犯罪活动,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等行为可视为重大立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重大立功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免除处罚。文章还涉及相关法律规定,如犯罪分

  • 怎样写毒品大案立功材料

    作为主管政法综治工作的领导,在全镇禁毒工作中,严格按照禁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扎实开展工作,认真组织和带领全镇人民开展了禁毒人民战争,营造了良好的禁毒社会氛围。立功认定是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认定犯罪分子立功行为的司法解释。《意见》指出,“据以

  • 最高人民法院新增立功认定的解释
  • 死刑犯立功会怎么判
  • 无期徒刑一般怎么减刑,无期徒刑能不能假释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