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69条规定,判决宣告前的数罪并罚应遵循以下原则:
对于死刑和无期徒刑,应以其中较重的刑罚为准。
对于附加刑,应将其与主刑相加计算。
对于行期徒刑、拘役和管制,应在数刑的总和刑期以下,最高刑期以上,决定执行的刑罚。
根据刑法第70条规定,刑罚执行中发现“漏罪”的并罚应遵循以下原则:
对于死刑和无期徒刑,应以其中较重的刑罚为准。
对于附加刑,应将其与主刑相加计算。
对于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应先将新罪并入原判决,然后减去已执行的刑期。
根据刑法第71条规定,刑罚执行中犯“新罪”的并罚应遵循以下原则:
对于死刑和无期徒刑,应以其中较重的刑罚为准。
对于附加刑,应将其与主刑相加计算。
应先减去原判决已执行的刑期,然后将剩余刑期与新罪判决的刑期按限制加重原则进行并罚。
以下情况虽然看似涉及多个罪名,但不适用数罪并罚:
包括继续犯、想象竞合犯和结果加重犯。
包括惯犯和结合犯。
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
指一行为触犯多个法条,但实际上只构成一个罪名。
根据特定法律规定,以下情况不适用数罪并罚:
当法律将一个犯罪行为作为另一个犯罪的处罚情节时,不适用数罪并罚。例如,绑架并杀害人质,绑架罪作为处罚情节;拐卖妇女并强迫、引诱、容留被拐卖的妇女卖淫,强迫、引诱、容留被拐卖的妇女卖淫作为拐卖妇女的加重情节。
当法律将一系列行为法定为一罪时,不适用数罪并罚。例如,盗窃信用卡并冒用他人信用卡,以盗窃罪论处。
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形式,包括吸收原则、并科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吸收原则以轻刑被重刑吸收为原则,但存在重罪轻罚的缺陷;并科原则虽然公平但可能导致刑罚过于严厉,执行困难;限制加重原则在坚持有罪必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处罚方式,但仍存在局限性,
现行刑法下有期徒刑的相关情况。有期徒刑通常是数罪并罚或死缓、无期徒刑转有期徒刑后的结果。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若能表现出良好行为、立功表现,可获得减刑。有期徒刑的刑期相对较长,但会根据犯罪分子的表现与立功情况有所变动。
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的法律解释。其中详细说明了渎职行为导致重大损失的情形、渎职行为触犯刑法的处罚规定、渎职犯罪与受贿罪数罪并罚的情况、渎职行为帮助他人逃避刑事处罚的处罚、违法决定及指使他人违法的处罚、渎职犯罪的追诉期限以及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渎职罪等。
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是否能适用数罪并罚的问题。在中国刑法中,判决宣告以前犯几个罪或是判决宣告后在刑罚执行期间犯新罪都属于数罪并罚的范围。根据不同刑罚之间的关系制定了不同的并罚规则,如何确定数罪并罚的刑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此外,还介绍了数罪并罚的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