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判决书,如果犯人未缴纳所处的罚金,可能会影响其减刑的幅度。此外,未缴纳罚金也可以被强制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第五条,人民法院在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时,除了要审查罪犯在执行期间的一贯表现外,还需要综合考虑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财产刑执行情况、附带民事裁判履行情况、罪犯退赃退赔等因素。
根据《刑法》第五十三条,罚金应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缴纳。如果期满后未缴纳罚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对于无法全部缴纳罚金的情况,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时,都应随时追缴。如果被执行人因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而确实有困难缴纳罚金,法院可以酌情减少或免除。
某银行原董事长被判死缓是否可以减刑的问题。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犯贪污罪的犯罪分子,不适用减刑。死缓是指在判处死刑后缓期执行,根据犯罪情节和表现可以进行减刑,但贪污罪的犯罪分子不在此列。如果犯贪污罪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具备特定
监狱减刑和假释的提请程序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程序缺少权力制衡,不符合公诉权启动审判权的理论。建议重构减刑假释程序,由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减刑假释的提请权,将审理方式改为个案审理和公开开庭审理,并赋予罪犯相应的权利。法院裁定应送达检察院并接受其监督,
防卫过当是否会导致死刑判决的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权益而采取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而防卫过当则指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防卫过当的情况,一般不会判
跨省异地执行刑罚的黑恶势力罪犯检举揭发他人的情况。犯罪分子若能检举揭发他人并查证属实,可认定为立功表现并依法提请减刑。各地相关部门需加强沟通协作,鼓励罪犯坦白检举,同时保护罪犯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办理案件需依法进行,确保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