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主刑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计算。
对于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或者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也应相应缩短。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形:
1、被判处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被减为有期徒刑后,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也应相应减少至3-10年;
2、被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按刑法规定,原判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与主刑相等,并同时执行,因此,被判管制的被减刑后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相应缩短,也应与减刑后的管制期限相等,否则不能同时执行;
3、被判有期徒刑减刑后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减刑后,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应当相应缩短,具体缩短多少,应视具体情况而确定,最少缩短后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不得少于一年。
缓期二年是指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一般来讲,只要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绝大多数在二年以后会改判为无期徒刑甚至有期徒刑,因为罪犯在服刑期间大部分会被带手铐或和脚镣,再行犯罪的可能性很小,两年考验期满后被执行死刑的非常鲜见。
罚金作为刑事判决附加刑的性质与执行方式,以及减刑政策的制定和相关限制。罚金需交到法院而非监狱,监狱仅负责递送材料。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除了常规减刑,其他刑罚执行中也存在减轻问题,如罚金的酌情减少或免除以及剥夺政治
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机关是监狱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在主刑执行期间由监狱管理机关执行,而公安机关则负责执行被判处管制拘役的罪犯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剥夺政治权利的定义和范围,包括担任职务、选举、言论自由等权利的限制,
无期徒刑犯的减刑条件与限度。无期徒刑犯在执行期间如能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并表现出悔改或立功,可获得减刑。重大立功者可不受期限限制。但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有最低期限要求,且若在执行期间重新犯罪,减刑起始时间会受到限制。
罪犯入狱后的减刑时间计算方法和实际执行刑期的限制。不同刑期的罪犯在入狱后可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减刑,具体减刑时间间隔有所不同。同时,实际执行刑期也受到法律限制,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或规定的最低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