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退脏才可以减刑的新规定包括以下内容:
人民法院在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时,必须对罪犯在执行期间的一贯表现进行审查。这意味着法院会综合考虑罪犯在监狱中的表现,包括是否有积极的改造表现,是否有参加劳动、学习、思想教育等积极行为。
法院还会综合考虑犯罪的具体情节,包括犯罪的性质、情节严重程度等。这意味着法院会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适用减刑规定。
法院在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时,还会综合考虑原判刑罚情况。这意味着法院会考虑原判刑罚是否过重或过轻,以及是否需要对刑罚进行适当调整。
法院还会综合考虑财产刑执行情况。这意味着法院会考虑罪犯是否按照判决书的要求进行财产刑的执行,是否有积极退赃退赔的行为。
法院在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时,还会综合考虑附带民事裁判履行情况。这意味着法院会考虑罪犯是否按照附带民事裁判的要求进行履行,是否有积极履行的行为。
最后,法院还会综合考虑罪犯退赃退赔等情况。这意味着法院会考虑罪犯是否有退赃退赔的行为,是否有积极主动向受害人赔偿的意愿和行动。
根据具体案件情况,退赃能否减刑还需要结合以下因素作出决定:
在司法实践中,发现行为人暗中送财物或者家属代为收受财物而及时退还的情况,由于行为人缺乏受贿的故意,不应以犯罪论处,也不涉及到“积极退赃”减轻处罚的问题。
对于因悔罪或未把允诺的事办成而退还财物的情况,司法实践中对于其性质的认定存在不一致。
对于因对方索要而退还财物的情况,大体上可分为对方对索贿不满要求退还、对方谋取利益的目的未达到要求退还、对方因受到追查而要求退还三种表现。
贪污受贿犯罪中的死刑缓刑是否可以减刑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贪污受贿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判处死缓后可减为无期徒刑,但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涉及公共财物,主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附加刑对减刑的影响,以及监狱在执行减刑、假释过程中的流程和细节。监狱在考虑对罪犯进行减刑或假释时,必须遵守一系列程序,包括分监区警察会议、监区长办公会审核、刑罚执行部门审查、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评审等。最终,监狱长办公会审议决定减刑假释的建议,并由法院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
盗墓罪的减刑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如能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表现出悔罪态度或立功,可获得减刑机会。犯盗掘罪且具备重大立功表现者,应当减刑。但犯罪情节严重,如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