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的起算时间应当以宣判的日期为准,即按照宣判当天开始计算。
减刑是指对原判刑期适当减轻的一种刑法执行活动。狭义的减刑是指在具备法定的减刑情节时,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广义的减刑不仅包括狭义减刑的范围,还涵盖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罚金、缓刑及因主刑减刑后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减刑。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案件,由人民法院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执行机关应当提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监狱减刑建议书。
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案件,由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执行机关应当提出减刑建议书。
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确有重大立功表现,需要予以减刑,并相应缩短缓刑考验期限的,应当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书面意见,由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对于公安机关看守所监管的罪犯的减刑案件,由罪犯所在的看守所提出意见,并由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人民法院受理减刑案件时,应当审查执行机关移送的材料,包括减刑建议书、终审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制件、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现的具体事实的书面证明材料以及罪犯评审鉴定表、奖惩审批表等。如果材料齐备,应当收案;如果材料不齐备,应当通知执行机关补送。
人民法院审理减刑案件时,应当依法组成合议庭。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减刑建议书后1个月内审理完毕并作出裁定。对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减刑案件,如果案件复杂或者情况特殊,可以延长1个月。
减刑的裁定应当及时送达执行机关、同级人民检察院以及罪犯本人。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的减刑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2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收到书面纠正意见后,应当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在1个月内作出最终裁定。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过程。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在监狱等机构执行刑罚,并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假释,但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这一规定。
监狱减刑和假释的提请程序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程序缺少权力制衡,不符合公诉权启动审判权的理论。建议重构减刑假释程序,由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减刑假释的提请权,将审理方式改为个案审理和公开开庭审理,并赋予罪犯相应的权利。法院裁定应送达检察院并接受其监督,
防卫过当是否会导致死刑判决的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权益而采取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而防卫过当则指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防卫过当的情况,一般不会判
放高利贷行为的法律判定。情节严重者,政府可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支付一到五倍罚金;特别严重者,判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吊销财产权益。若行为人套取银行资金发放高利贷,构成高利转贷罪,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罚款等于违法所得。对于亲人借高利贷无力偿还的情况,需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