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违反假释规定的情况下,假释可能会被撤销。然而,撤销假释的决定并不包括在复议的范围内。对于不满意撤销假释裁定的人,可以提起上诉。
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缓刑和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如果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向原裁判的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或假释的建议书,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在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
(一)违反人民法院的禁止令,并且情节严重;
(二)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在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而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且仍不改正;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
(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并且情节严重。
司法行政机关在撤销缓刑或假释的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的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监狱机关执行国家刑罚的程序和职责,包括收监、减刑、假释等方面的内容。监狱负责监管和改造罪犯,对交付执行的罪犯进行身体检查,并严格检查其人身和携带物品。罪犯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可以减刑,符合法律条件可以申请假释。整个刑罚执行过程遵循严格的程序,以确保公正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机构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时,应当说明理由,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由人民法院进行裁定。对于在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由审理该案件的人民法院撤销缓刑、假释,并书面通知原审人民法院和执行
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第八十六条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假释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行刑制度,承载着我国惩办和宽大相结合的刑罚政策。《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