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罪并罚是一种刑事处罚方式,与减刑和假释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犯罪分子是否能够减刑和假释,取决于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条件。
减刑的前提条件是,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
(1) 对于原被判处死刑,经法院依法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的情况,虽然实质上减轻了刑罚,但不符合刑法第78条的减刑规定。刑法第50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2) 减轻附加刑也不属于刑法第78条规定的减刑情形。例如,在死刑缓期执行或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情况下,应将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这种附加刑的减轻与刑法第78条规定的减刑在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和适用后果等方面存在差异。
(3)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表现出突出的悔改或立功行为,可以根据刑法第78条的规定,对原判刑罚进行减刑,并相应缩短缓刑考验期限。尽管缩短缓刑考验期限不属于刑法第78条规定的减刑情形,但前提是对原判刑罚进行减刑。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相应缩减的缓刑考验期限不能低于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不能少于2个月,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不能少于1年。
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关键条件是,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管规定,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确实的悔改,假释后不会再对社会造成危害。
(1) 犯罪分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况,才能被认定为“确有悔改表现”:
(2) “不致再危害社会”指的是在劳动改造期间,罪犯始终表现良好,确实悔改,不会再犯罪,或者罪犯老弱病残且丧失作案能力。
此外,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为了贯彻对未成年犯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未成年犯的假释标准可以相对宽松,但仍需依法适度放宽。
其次,对于罪行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以及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主犯、惯犯的假释,应根据他们的改造表现,并综合考虑原判情况,特别慎重、严格把握。
监狱机关执行国家刑罚的程序和职责,包括收监、减刑、假释等方面的内容。监狱负责监管和改造罪犯,对交付执行的罪犯进行身体检查,并严格检查其人身和携带物品。罪犯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可以减刑,符合法律条件可以申请假释。整个刑罚执行过程遵循严格的程序,以确保公正
但也有人认为,假释仍是在执行刑罚,罪犯的假释考验期应予折抵刑期。建议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假释罪犯被撤销假释后,其已经执行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期应当予以折抵数罪并罚时或者收监执行后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刑期。
在假释考验期内,如果犯罪分子再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将犯罪分子收监执行,将原来没有执行的刑罚与对新罪所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规定,重新确定应当执行的刑罚;如果犯罪分子有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但还没有构成新的犯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被发现“漏罪”;有违法行为;有违反假释规则行为的,应当撤销假释。对因为犯新罪被撤销假释的,按刑罚执行期间犯“新罪”的方式数罪并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