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特殊累犯是指因犯特定罪而受过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又犯该特定罪的犯罪分子。特定罪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根据《刑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
根据第八十六条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并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如果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并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假释考验期满,即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
根据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根据刑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有以下三种情形应当撤销假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犯新罪,无论所犯的新罪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是重罪还是轻罪,都应当撤销假释,并依照刑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即对新罪作出判决,将新罪所判处的刑罚与前罪没有执行完的刑罚,再按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数罪并罚,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将其收监执行。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如果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原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而且该罪没有超过追诉时效的,也应当撤销假释,并对没有判决的罪作出判决。将新作出的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与原判决所判处的刑罚进行数罪并罚,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但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减掉。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并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当出现以上情形时,应当撤销假释,对犯罪分子继续执行刑罚。撤销假释的法定程序没有具体规定,应当按照我国监狱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即对于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期间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假释的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撤销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假释的,由公安机关将罪犯送交监狱收监执行尚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附加刑对减刑的影响,以及监狱在执行减刑、假释过程中的流程和细节。监狱在考虑对罪犯进行减刑或假释时,必须遵守一系列程序,包括分监区警察会议、监区长办公会审核、刑罚执行部门审查、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评审等。最终,监狱长办公会审议决定减刑假释的建议,并由法院
哪些罪犯不适用缓刑和死缓能否减为有期徒刑的问题。对于未成年、老年和身体有残疾的罪犯,符合一定条件可以适用假释。死缓减为有期徒刑后,符合条件的罪犯也可以假释。但假释的罪犯一般不得减刑,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同时,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方可考虑假释。
中国假释的法律条件和程序。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并有悔改表现。犯罪分子需执行一部分刑罚后,方可适用假释,且需满足法定的刑罚执行时间条件。累犯及因暴力性犯罪被判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假释。司法程
假释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对于犯罪分子适用的法律条件。假释的对象需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监狱规定、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悔改态度。同时,需要已执行一部分刑罚,并符合法定的刑罚执行时间条件。对于累犯及因暴力性犯罪被判有期徒刑或无期